首页 > 清朝

葛秀英

[清朝]
葛秀英,字玉贞,吴门人,梁溪秦鏊侧室。其母梦吞梅花而生。玉贞性又爱梅,故以“淡香”名其楼,卒年十九。 葛秀英的诗文(10篇)

吴琼仙

[清朝]
(1768—1803)清江苏吴江人,字子佩,一字珊珊。徐达源妻。善诗。有《写韵楼诗草》。 吴琼仙的诗文(1篇)

任映垣

[清朝]
任映垣,字明翰,荆溪人,诸生,有《晴楼词》等。 任映垣的诗文(1篇)

张日新

[清朝]
张日新,童生,清道光年间(1821~1850)人士。生平不详。 张日新的诗文(1篇)

徐恩贵

[清朝]
徐恩贵,字念初,号宝卿,宜兴人。咸丰元年举人,有《晓湖词》。 徐恩贵的诗文(1篇)

马鸣萧

[清朝]
马鸣萧,字和銮,号子乾,青县人。顺治丁亥进士,历官工部员外郎。有《惕斋诗草》。 马鸣萧的诗文(3篇)

钱世锡

[清朝]
(1733—1795)浙江秀水人,字慈伯,一字嗣伯,号百泉。钱载子。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编修。诗瘦硬通神,不减其父。有《麂山老屋集》。 钱世锡的诗文(6篇)

郑任钥

[清朝]
郑任钥,字维启,号鱼门,侯官人。康熙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湖北巡抚。有《非颦轩稿》。 郑任钥的诗文(1篇)

杜堮

[清朝]
杜堮(1764―1859),字次厓,号石樵,山东滨州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曾任职于翰林院,外放顺天和浙江学政,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兵部和吏部侍郎等职,加太子太保衔,赠大学士,谥号“文端”,著有《遂初草庐诗集》《杜文宣公自订年谱》。 杜堮的诗文(2篇)

邵懿辰

[清朝]
邵懿辰,字位西,仁和人。道光辛卯举人,历官刑部员外郎,殉难。有《半岩庐集》。 邵懿辰的诗文(12篇)

托浑布

[清朝]
托浑布,字子元,号爱山,蒙古旗人。嘉庆己卯进士,官至山东巡抚。有《瑞榴堂集》。 托浑布的诗文(4篇)

赵景淑

[清朝]
安徽合肥人,字筠湄。少慧,喜读书,尝集古今名媛四百余人,各为小传,题曰《壶史》。又著《香奁杂考》,征引详博。兼工诗。未嫁而卒,年二十四。 赵景淑的诗文(4篇)

王谢

[清朝]
江苏昭文人,字絮卿。邵渊亮妻。工画,善吹箫鼓琴。有《瘦红阁集》。 王谢的诗文(1篇)

沈自南

[清朝]
江南吴江人,字留侯。顺治九年进士。官山东蓬莱知县,遭劾罢归。有《艺林汇考》、《历代纪事考异》、《乐府笺题》。 沈自南的诗文(2篇)

徐有王

[清朝]
徐有王,字钧卿,号君青,乌程人。道乐己丑进士,官至江苏巡抚。殉难,谥庄悯。 徐有王的诗文(1篇)

程先贞

[清朝]
(1607—1673)明末清初山东德州人,字正夫。入清,官工部员外郎。顺治三年告终养归。与钱谦益、顾炎武均有过从,炎武至德州,即寓其家。有《海右陈人集》。 程先贞的诗文(2篇)

黄汉宗

[清朝]
黄瀚,字舜琴,大冶人。诸生,官湖南府经历。有《枕溪园诗稿》。 黄汉宗的诗文(1篇)

杨抡

[清朝]
杨抡,字方叔,号莲趺,金匮人。乾隆四十三年进士。官至浙江天台县知县,有《春草轩》词。 杨抡的诗文(6篇)

徐安吉

[清朝]
徐安吉,字子贞,上虞人。王鼎室。 徐安吉的诗文(1篇)

杨端本

[清朝]
(1628—1694)陕西潼关人,字树滋,号函东。顺治十二年进士,官临淄知县,履亩行勾股法,阡陌较若画一。有《潼水阁集》。 杨端本的诗文(2篇)

鄂恒

[清朝]
清满洲正黄旗人,伊尔根觉罗氏,字松亭。道光六年进士。累官至陕西知府。有《求是山房集》、《味雪斋诗钞》。 鄂恒的诗文(2篇)

孙志祖

[清朝]
(1736—1800)浙江仁和人,字诒榖,亦作颐谷,号约斋。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擢监察御史,辞官归里。读书必释其疑。作《家语疏證》以破王肃之伪,辑《风俗通》佚文,撰《后汉书补正》以蒐谢承之佚,又有《文选李注补正》、《文选理学权舆补》、《读书脞录》、《颐谷吟稿》。 孙志祖的诗文(1篇)

唐芑

[清朝]
唐芑,字燕镐,江苏无锡人。著有《漫游词》一卷。 唐芑的诗文(6篇)

吴性诚

[清朝]
吴性诚,字朴庵,湖北黄安人。清廪贡生。遵川楚例捐县丞,来闽候委。嘉庆十七年 (1812)任澎湖通判,嘉庆二十年 (1815)任凤山县丞,建阿缑书院。嘉庆二十一年(1816)正月任彰化知县,时值谷贵,群盗起,性诚日夜抚谕,劝平粜,设粥厂,民免流亡。课士有知人明,所识拔,后皆登第,贫士乡会试,往往资助之。并改建文昌祠、书院、学署等。善布施,颇有政声。以捕盗有功,道光四年(1824)任淡水同知,未几以病告归,到家一月卒。 吴性诚的诗文(10篇)

梁诗正

[清朝]
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朝大臣。擅诗文,同杭世骏、陈兆嵛等六人结“月课诗社”。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仍命协办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东阁大学士,寻卒,谥文庄。梁诗正常随乾隆帝出巡,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工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晚年师颜真卿,编历代名家书法真迹《三希堂法帖》。著有《矢音集》。 梁诗正的诗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