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近现代 > 鲁迅

哀范君三章·其二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洌水,能否涤愁肠?

分类标签:悼念友人

注释

译文


祖国海滨的春草绿了又绿,你却长年流落飘泊在异邦。
狡猾的狐狸清王朝皇帝刚刚下台,骗人的桃偶军阀又上了场。
在那寒云翻滚,气候险恶的故乡,就连热天也得打冷颤,夏夜也难挨到天亮。
你终于独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请问能否洗尽你深沉的忧愁和悲伤?

注释


海草国门碧: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说草绿了三次(过了三年),还没有归家。这里是说范留学日本多年。
老异乡:指久住日本。
狐狸:指清朝皇帝和官僚。方去穴:刚离开巢穴,就是说清朝的统治刚被推翻。
桃偶:用桃木做的木偶,这里指辛亥革命后上台的官僚。
故里:故乡,指绍兴。寒云恶:比喻局势很坏。
炎天:夏天。凛(lǐn):寒冷。这句写范爱农凄苦的心情:即使炎夏之夜也像凛冽的长夜一样难熬。
独沉:有主动投水的意思。作者猜测范爱农是自杀的,所以这样说。清洌(liè):清澈而寒冷。洌,清澄。
涤:洗。

参考资料:

1、吴传玖.鲁迅诗译读:昆仑出版社,2005年:33-38页

赏析

惊叹了好友之死对自己的震撼之后,第二章进一步揭示造成范爱农死因的社会原因并对其自裁方式发出疑问。先从留学异国写起。“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一下引到当年他们在日本留学的情景。为了追求新的知识、思想,寻求救国途径,他们孜孜不倦,意气风发,“海草三绿,不归国门”。回到祖国后,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绍兴的光复,点燃了他们许多希望。但是,恶势力对革命政权的掌握以及“换汤不换药”的轮番执政,给满腔热血的知识分子以沉重打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范爱农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以深刻的眼光,看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把它和范爱农的死联系到一起,增强了全篇的社会意义,提高了范爱农自杀的社会价值。“故里”句将镜头回落绍兴,从作者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抒发了对故乡险恶环境、污浊空气、人世冷酷的愤郁。作者禁不住问自己也问死者:在这样一个悲哀的时代,以死抗争,能否涤荡愁肠,能否成为有益的牺牲,此章从与范爱农在日本共同斗争的精神写到独沉江堤的凄冷沉沦,从辛亥革命前的对社会极高的期望到革命后木偶般登场的政治局面,短短八句,概括了范爱农的一生,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参考资料:

1、孙志军.鲁迅诗歌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40-42页

鲁迅

[近现代]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的诗文(56篇)

随机看看

署斋卉物诗 其九

水仙最高洁,泉石雅相称。亭亭绝尘滓,迥迥见情性。

惜哉柔脆姿,欲与岁寒竞。安能如老梅,风骨冰雪劲。

赋形各殊类,钟毓有定命。飘飘列仙人,萎形亦奚病。

真意托瑶琴,挥弦孰同听。

次韵题李主事叔玉使节还京卷

一点丹心忆翠华,无边风景送星槎。寒云渺渺随秋雁,孤鹜翩翩带落霞。

自信穷经能致用,谁知忧国总忘家。何当拂袖同归去,十二街头扫雪花。

石火篇为萧樵葬母作

石火与草露,人命恒若斯。昨朝言笑坐高堂,奄忽敛衽閟灵輀。

哀歌出中野,浮云惨且驰。邻里来引绋,亲戚各衔悲。

念此柩中人,生存孝其姑。生儿九岁父不顾,此母鞠之劳且劬。

禄养乃弗逮,寿不登百年。仓皇兵戈中,子能负土营坟阡。

送者莫叹息,自古运尽归黄泉,惟有令德名永传。

孟母岂不死,世人至今诵其贤。寄言后来者,视此石火篇。

十样花 其四

陌上风光浓处。忘却桃源归路。洞口水流迟,香风动,红无数。

吹愁何处去。

依韵和秦倅陈无逸观梅

渭水冰消意始回,肌肤玉雪本仙材。
江南气暖常先见,陇坻山寒不易开。
二月莫伤春色晚,一枝岂待岭边来。
风光切莫轻流转,未放悲云画角哀。

咏史上·宣帝

孝宣不召山阳守,痛在糟糠不下堂。
家国莫先笞已子,汉人空识抱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