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近现代 > 鲁迅

无题二首·其二

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
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

注释

译文


雨花台边埋葬着为革命英勇牺牲的烈士,他们的革命精神像莫愁湖里的微波不断流传给后代。
(我)所思念的革命者已经被杀害再也见不到了,只有在归来的路上为追忆他们面对祖国的河山慷慨高歌。

注释


雨花台:在南京聚宝山上,原为名胜,国民政府时在此杀害革命者。据统计,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在这里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约达20万人左右。当地有五色小石,名“雨花石”。现辟为革命烈士墓。埋断戟(jǐ):唐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这里比喻战士虽死而壮志未灭。
莫愁湖:南京水西门外名胜,相传六朝时有女卢莫愁曾住这里,因而得名。余微波:象征革命烈士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如莫愁湖里的微波不绝,流传后世。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有“余波流衍”的说法。
美人:在这里指革命烈士。
浩歌:大声歌唱,比喻作者思念革命烈士而慷慨悲歌。

参考资料:

1、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53-355页

赏析

这首诗,则主要抒发了作者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感慨。首句“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中,“雨花台”、“莫愁湖”是南京城两处具有标志性的地方,莫愁湖还曾有南京“第一名胜”之称。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又进一步描绘了南京城一片荒凉的景象,以对应第一首诗中第二句描写的景象。同时,诗人又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象征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失败的状况。辛亥革命爆发不久,革命党人率江浙新军攻打南京,从城外雨花台,经城南中华门攻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又曾在莫愁湖边,建立一座江浙新军攻克南京阵亡将士的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的题词“建国成仁”四字,故此二处为辛亥革命遗迹。鲁迅通过对此二处的描写,沉痛地感叹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对国民政府军阀政客们背叛革命,葬送孙中山事业的愤慨。用“埋断戟”、“余微波”来表示辛亥革命失败,反映了作者沉重的心情。第二句“所思美人不可见,归忆江天发浩歌”中,“所思美人”在诗中喻指孙中山和他的追随者们。

参考资料:

1、林伟.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67-68页

鲁迅

[近现代]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鲁迅的诗文(56篇)

其他诗文

过驯鸥园留别仲昭 其二

仲昭洵令子,温粹含清英。珵美不自襮,澄观瞭八瀛。

昨从上京归,墓田亦已营。掇拾补先稿,梦寐通精诚。

就我来吴门,并载送以行。不期欻至此,编摩共一檠。

有弟舞勺年,皎然神宇清。继述信匪易,世难需坚贞。

吾衰剩青眼,江海无涯情。

叙伦五言二十首

难泯同胞好,每因长舌疏。
若能谐妇姒,九世可同居。

儿子以诗酒送文伯起既而复继三诗予喜其用韵颇工为和五首 其一

山肩吾子类贾岛,火色我侬输马周。但得把螯同一醉,绝胜侧目避监州。

赠宪有之

忠贤久赍志,哲肆各超特。吁嗟此何时,为国当尽力。

少康初在虞,羽山犹未殛。见君窃叹异,风骨果遗直。

老夫颇相士,深浅稍能测。热中必怼上,室怒市于色。

一笑契吾言,士固先器识。

龙沙寺酌汪鲁望孝廉寺中独多莲柳

中原佳胜几龙沙,有客谈诗玩物华。漫忆白莲当日社,却怜新柳在僧家。

晚风细细归前席,烟雨濛濛湿暮鸦。得意看君须尽饮,百年杯酒是生涯。

晦日宴高氏林亭

主第簪裾出,王畿春照华。山亭一以眺,城阙带烟霞。
横堤列锦帐,傍浦驻香车。欢娱属晦节,酩酊未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