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近现代 > 毛泽东

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分类标签:抒怀述志

注释

译文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绝不回来。
死后何必将埋葬在故乡的土地,祖国到处都是秀丽的山河,可以作为安息的地方。

注释


乡关:家乡,故乡
桑梓:家乡,故乡。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用“桑梓”代称家乡。赞扬某人为家乡造福,往往用“功在桑梓”。
青山:象征祖国的山河秀丽。

参考资料:

1、刘科生主编.经典知识宝典 毛泽东诗词鉴赏: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2 2、良石.《毛泽东诗词赏析 最新修订版》:延边大学出版社 ,2007.3

赏析

  日本明治维新前夕,诗僧月性在离乡东游前写了两首自述其志向的题壁诗《锵东游题壁二首》。后来被西乡隆盛读到了,他认为其中第二首诗的内容符合自己的抱负,便稍作修改后存留着自勉。清朝末年,中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国将不国、 民不聊生。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成功成为中国有志青年效法的榜样,西乡隆盛的著名事迹也流传到了中国。

  由此可以推断:在这种条件下,少年毛泽东或者是从书籍报刊上,或者是直接从留学东洋的教师那里,读到了西乡隆盛版本的这首述志诗。之后,他坚持要离家前往湘乡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这与固执守旧的父亲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在这种形势下,他改动了这首诗的几个字,而后呈给父亲。

  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志诗。

  起首两句所表述的诗意,思想鲜明、气势雄伟、铿锵有力。“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用“学不成名誓不还”的绝唱,表明了他求学的坚决、志向的高远。

  后两句将上述诗意向更深的意境进行挖掘,动用先否定、后肯定的手法,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死后尸骨何必非要归故里,人生行至何地自有青山随的诗意。从诗句中,自然而然地发出寓意深远的感叹,从而受到启迪。

  全诗通俗易懂,平仄押韵流畅,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巧借古今中外经典词句,变为自己明志之诗句,简洁而不简单,通俗不失大雅,是毛泽东心态、 志向的真实流露。一个胸怀不凡志向,聪慧、 倔强、 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顽强毅力的毛泽东,正迈向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参考资料:

1、毛泽东? 西乡隆盛? 月性和尚?——“孩儿立志出乡关”一诗作者考[J]. 金文明. 咬文嚼字. 2009(01)

毛泽东

[近现代]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的诗文(93篇)

其他诗文

春日郊居

瓯浦山边宅,春光与日长。占巢檐雀斗,选蕊野蜂狂。

昼寝无尘事,郊居有草堂。年来唯养拙,亦自愧钱囊。

和杨陶云感怀时左迁新建少府

汝从移疾卧烟萝,几载麻衣废《蓼莪》。海内君亲馀痛哭,天南魑魅答悲歌。

潮吞章贡江声急,翠削匡庐郡阁多。想见元婴遗迹在,珠帘画栋近如何?

己丑正月二十四日避地盐楹入省坑存思庵和旧韵 其一

到此于今四,情深即故乡。新松知改径,旧竹不依行。

平施天犹病,周回日载阳。邻人馈鸡黍,厚意未能偿。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

文章晋康乐,经术汉公孙。
旧秩疑丞贵,前功保傅尊。
传呼犹在耳,会哭已填门。
萧瑟城南路,鸣笳上九原。

云庵生辰十一首 其二

一句全提离死生,如今非住昔非行。若知此老无今古,便解临机透识情。

满院松声霜后好,十分山月夜来清。儿孙要识吾宗旨,只个金刚瞎眼睛。

宫词 其一

中年才出上皇宫,偏得君王宠幸隆。东内有时朝太后,情知不是旧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