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两汉 > 佚名

桓灵时童谣

举秀才,不知书。
举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第良将怯如鸡。

翻译

译文


被推举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识字。
被荐举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赡养父母。
被选拔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样肮脏,
被称为是干吏良将的竟然象鸡一样胆小。

注释


秀才:汉代为举士的科目,要文才出众的人才能当选。
察:选拔。
孝廉:本来是汉代选举宫吏的两种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后来合称“孝廉”。
寒素:汉晋时举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清贫。
清白:也是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为官清廉。
高第:汉代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说指出身豪门。

参考资料:

1、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34-35 2、刘岳松,邹芳村,王海涛.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广西民族出版社,1989:115-116

赏析

  “举秀才,不知书。”凡举作秀才科的人,本应文才深秀、学富五车,但实际上却连字都不识,于是便产生了名与实强烈的对比,夸张又并不让人觉得虚诞。

  “察孝廉,父别居。”孝、廉本来两科,后来合而为一,应是事亲孝顺、处事廉洁之人当选。这里复词偏义,重在讲“孝”。孝之最为基本的,就是奉养双亲。但这位被荐之人,竟是与父亲分居而住,就中国古代家庭观念来看,无疑是不孝之举了。

  “寒素清白浊如泥”,寒素与清白,可能是性质相近的两个科目。汉代察举科目,只随皇帝高兴与需要而定,所以并不固定。《晋书·李重传》中讲到举寒素要符合“门寒身索,无世祚之资”的条件,选举制度汉晋相延,变化不应很大。范哗在《后汉书·扬雄传论》中说:“中兴以后,复增淳朴、……清白、敦厚之属。”可见二者都是选举科目。一般科目之名称与它所要求的品质应是相当的。故清白、寒素科出来的,应是出身清贫、为官清正之人,而实际上,劳动人民的评价则是“浊如泥”,可见他们是当不起那四个字的。

  “高第良将怯如鸡。”汉代不仅文官由重臣推荐,武将也如此。《汉书·昭帝纪》:“始元五年,诏举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五年七月,诏三公、特进、九卿、校尉,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大概武将之举,均要求“列将子孙”,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与文学对举,在此又与良将并举,可知与上面“寒素清白”一样,是两个相近科目。被荐之人,应“刚毅武猛,有谋谟(《顺帝纪》)”,然而实际上却胆小如鸡,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这首民谣,用一两个典型的细节,通过形象的比喻与夸张,将一个个名不符实的推举现象并列起来,将封建时代选拔人材的虚伪、腐朽与可笑揭示得淋漓尽致,表现了劳动人民高超的战斗与讽刺艺术。

参考资料:

1、叶桂刚 王贵元.中国古代歌谣精品赏析: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34-35

更多

咏水灯

流星历乱波光紫,帝遣祝融烧海水。淩波仙子笑相逢,各踏一朵金芙蓉。

芙蓉渐开潮渐满,大海合作琉璃盌。群龙睡起相叫呼,自疑失却颔下珠。

珠光射入鲛人室,照见鲛人夜深织。冯夷起舞老蛟怒,生忧然着珊瑚树。

再赋前韵五首

卫玠神清玉不如,非同杜刈斩肌肤。
十篇冰玉传青史,便是神清得似无。

惠山

径入松关古,秋云带树烟。
只疑山有雨,恰是涧流泉。
骚客诗留壁,游人岸系船。
凭谁招陆羽,瀹茗古栏边。

赋洞庭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拾梧子

鸡犬三家市,蓬蒿一亩宫。
春盘厌笋蕨,秋子积梧桐。
客梦五年过,文盟千里同。
时清台省贵,衮衮年诸公。

明府兄示至日书怀诗次韵奉和 其一

园林昨夜动初阳,生意冲寒却不妨。台上彩云差可望,山中閒日倍添长。

梅枝乍吐花迎笑,棣萼相将酒欲狂。回忆玉坛祠太乙,螭头银管几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