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明代

明代的诗文1259/3955页

形式:

粤秀山

曜真峰倒海,城市惬山林。策杖凭高眺,微吟寄兴深。

荫松围酌酒,怪石踞弹琴。何必怀招隐,飘然世外心。

桃梨榴荔四果图为邓生士齐题四首 其二

御宿樊川百果宗,笑含曾荐茂陵宫。古今嘉赏多如雨,只有潘郎赋最工。

夏日张质卿招饮有诗见示次韵奉答

故人良宴会,欢乐惬素心。所以冲炎热,连骑相追寻。

满斟不能辞,感君情意深。酒酣发雄谈,琅然金石音。

人生有离合,譬彼晴与阴。会合不尽欢,离后思难任。

送朱县博赴武宁

余尝读功令,知重校官才。升堂鸣鹭鼓,释奠洗云罍。

献赋嗟雄等,明经是鼎来。诸生方引领,驱马莫徘徊。

郡斋同元美赋得桥字

山色秋停使者轺,孤城何处不萧条。请看襄子宫前水,依旧东流豫让桥。

八月九日醉书 其十八

醉贪明月久忘眠,纨扇谁题却暑篇。手抚画阑人悄悄,独馀香鹤在庭前。

北园同刘国藩夜酌

花时招酒伴,几度北林游。改席依芳树,鸣琴对碧流。

天高微月出,沙迥断烟浮。明日还乘兴,垂竿杜若洲。

华发天随子,清波到处家飞来峰

此峰西竺有,何代远飞来。空洞玲珑窍,天香紫翠台。

金鳌涌地出,灵鹫倚天开。奇胜复奇过,跻攀得几回。

送刘侍讲使安南

圣主龙飞九五天,只从尧舜接真传。豁开日月云俱静,运转风雷化自宣。

司马携僮归政府,紫阳抱道侍经筵。使轺未度东津水,已震西南万里边。

折桂令 晚憩重云寺

浮图正对圭峰。月色苍苍,云影重重。宝树生辉,金仙无语,玉友难逢。

歇肩与同。看夜景,解诗怀,醉倚春风。坐听疏钟。笑折长松。

一样情怀,万古英雄。

西湖十咏 其一 苏堤春晓

春风昨夜到雕阑,十里楼台宿雾看。何处春游试兰桨,玉人犹怯晓风寒。

初秋独游张园五首 其五

季子慕奇尚,少文耽卧游。生平骄尔辈,端合置沧洲。

此地适相遇,新篇高自酬。遂令林泉表,时见云霞流。

过灵隐寺寻韬光院歌

竹枝节节分泉脉,一树红梅沉涧色。山空木落窥湖烟,壁冷松高磬声直。

拾得仙翁白鹤翎,吹笙拟和琴心经。掀髯向天作呼吸,江潮涌月淩青冥。

金陵江口夜泊

孤舟江上宿,秋梦耿难成。片月中流影,千帆夜半声。

地邻桃叶渡,山近石头城。倚舵闻吴咏,偏令旅思生。

梅花 其八

风递微香洗渴尘,独行山路不逢人。梅花岁岁还依旧,只看何人著句新。

默坐

默坐痴如木偶人,冥心仅免痛缠身。离家作客虽无累,少食居官渐减神。

仲子乘舟来省视,寒衣出笥慰清贫。床前夜语烧松火,欢气融为一室春。

蕉林看岩关主病

昔年曾病肺,以此独怜人。赖有诗能懒,兼之道欲贫。

轻风衣外冷,微月柳中新。疏拙林泉下,谁知閒处真。

三礼诗三首 其一 皇太子册立诗

于昭皇明,十叶惟圣。引祚自天,敷祐厥命。百辟是钦,四方是正。

咸建国本,以绥家庆。帝衍其昌,缵服其光。载辑人纲,载锡天常。

孝慈用章,福履无疆。奠丕丕基,以定厥祥。厥有圣嗣,惟皇元子。

睿聪夙成,令闻蔚起。天之所置,孰俪懿美。式灵震器,以享以祀。

如彼玉润,蕴德不瑕。如彼朝阳,协于重华。山川鬼神,罔不宠嘉。

凡厥内外,系心靡他。维昔廷言,冀光大典。帝命曰吁,天序丕显。

尚其弱龄,学于黾勉。无庸骤尊,而骄不腆。乃列坟史,乃翼师儒。

时敏厥修,日新与俱。群公矢谟,元良在图。帝命曰俞,万邦作孚。

乃诹礼司,庀是仪服。乃虔时日,以先太卜。象辂鸾旌,有贲执玉。

左右视听,百尔祇肃。釐兹册宝,有穆其容。践位储贰,俾朝于东。

并建诸王,蕃屏维宗。覃惠自公,殊方攸同。济济宫寮,保傅是弼。

既曜春华,亦乘秋实。诏美导和,庶士维吉。启以三善,崇以四术。

思皇帝胄,遹骏贻谋。眷命悠悠,底于千秋。敬承维夏,继述有周。

矢诗宣猷,以扬鸿休。

送蜀士赵显章赴渑池训导

薰风吹路铎声清,行李飘萧出帝城。洛士自今沾化雨,川人从昔有文名。

崤函地接关河便,秦赵台危草树平。黉舍有刑知尚在,好将蘋藻荐曹生。

松江道中

水乡溪屈曲,芦苇晚萧萧。归雁冲残雨,行舟趁落潮。

新诗时易就,宿酒未全消。前路多村店,青旗映画桥。

秋江独钓图 其一

轻舟摇漾钓丝风,野水如天一镜空。盛世明廷正招隐,渭川当复梦非熊。

抱孙乞食市中

何室炊红粟,谁家具绿尊。
频游双屦弊,生计一瓢存。
任尔呼牛马,随予爱犬豚。
绝交书未上,为客老荆门。

金陵八景 其二 石城霁雪

石露苔痕雪渐晞,晨光相映晃朝衣。千章璚树为幢列,一路彤云映日飞。

阵影度壕鸦散墨,女墙开冻玉生辉。忽乘瘦蹇寻梅过,多少人家尚掩扉。

午日同咏葵花

炎天众卉竞芳鲜,小院孤葵发更妍。种处幸当文杏馆,开时偏近浴兰川。

迎薰翠叶连云布,捧日丹心似火然。莫以细微轻下体,愿君植向华林前。

陶渊明赞

晋室之遗,荆州之裔。耻事义熙,宁死栗里。公田之秫,三径之资。

安能郁郁,久居于兹。何物小儿,应束带见。彼五斗粟,谓我眷恋。

秋风吹衣,秋霜沾裾。卿用卿法,吾爱吾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