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明代 > 袁中道

夜泉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分类标签:夜晚写景

翻译

译文


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
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

注释


结:凝结。

赏析

  这首小诗,必须反复吟味,才会觉得意趣深长。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夜晚的山泉美景,表现了山的寂静和生机。整首诗用以动衬静的方式来写。

  这幅幽静的山泉夜景,在诗人笔下充满了活力,一石一水,生气勃勃,情趣盎然。“山白鸟忽鸣”,应是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出,一轮明月破云而出,把山岭照得白皑皑,而月光照进鸟巢,使鸟儿惊诧,鸣叫起来。清静的山丘传来鸟叫,更显幽美。次句既所所感,也点明秋天的时令。霜天月夜,石块单是看都有冰冷的感觉,而且仿佛秋霜都要冷得凝结了,暗地里还是照应一个“白”字。最后二句,写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的白色,仿佛净化了,顿时变成一溪白雪。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幽静,清冷,空明,爽洁。正是这是白色的基调,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气氛。

  诗题为《夜泉》,主要写的却是对月色中的山水景物的感觉。“山白”是山在月光沐浴下呈现的色调。一声鸟鸣划破寂静,反而更衬托出寂静,正像王籍所描绘的“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山白而鸟忽鸣,不管两者有无联系,总让人联想到王维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里没写月,但诗人已向我们暗示了月光,下面的景色都由此而生。

  “石冷霜欲结”,表现出视觉引起的对触觉的联想。清幽的月色洒在石头上泛起一片冷光,青白青白的像是要凝作霜花。这一句写得非常虚,由月色在石上的反光产生冷的感觉,同时又由冷和白色幻化出霜的想像,作者在此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人置身于朗月的清辉中,山看上去是白的,石也泛着冷光像要结霜,而石下的泉水呢,被月华映照,银光闪烁,简直像是一片雪。古人写夜泉的诗句很多,因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听觉来表现它,写它的淙淙流声。而本诗的作者却独从视觉来表现它,不能不说是别出心裁的艺术创造。雪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暗应上文的“冷”、“霜”,承接十分自然,作者的心思绵密由此可见。

袁中道

[明代]
(1570—1623)明荆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随兄宦游京师,交四方名士。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与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斋集》。袁中道的诗文(93篇)

猜你喜欢

弹筝人

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
钿蝉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

花田

玉貌赛杨妃,专宫宠特奇。生憎脂粉涴,不分月明欺。

金屋人何在,素馨名独垂。娇羞如可貌,得似在宫时。

寄裴起居

千官晓立炉烟里,立近丹墀是起居。
彩笔专书皇帝语,书成几卷太平书。

以新凉入郊墟为韵简叶孟我丈

警夜听鸣蛩,聒午闻啼醬。
不知谁使令,万态俱悠扬。
宋玉辩已非,欧阳赋何忙。
正念有冰壶,日日如此凉。

送吴将军元瑜

秦皇寤寐茅盈语,锐意长生欲轻举。
徐福药就仙骨成,云海茫茫但延伫。
东西日月秋复春,海变桑田更几人。
忽思重看旧寰宇,骖鸾直下江淮滨。
布衣野叟不耕艺,自向琳宫操祓篲。
秘语亲书悟世人,一坐忽惊古十岁。
淮南奉道闻真迹,命使扁舟访消息。
画手从来独擅长,一见仙风心自得。
归来目断苍烟垠,三尺生绡醉墨翻。
轴上神翁不解语,仿佛白鹤乘孤云。
海陵相望一千里,嗟我尘劳未云已。
授书圯上会有期,诚心愿取黄公履。

病中送人入陕

渭水潼关北,吾亲舍在兹。
君行须此路,我往未知期。
但报平安日,休言疾病时。
丈夫怜少子,恐遣鬓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