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南北朝 > 庾信

重别周尚书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分类标签:送别友情乡情

注释

译文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注释


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一人:庾(yǔ)信自指。
河:指黄河。
南向:向着南方。

参考资料:

1、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历代诗歌选·上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第181页 2、许逸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庚信诗文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167页

赏析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这里是借用,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这是知人论世之见,于诗歌尤为重要。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参考资料:

1、黄岳洲、茅宗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第276页

庾信

[南北朝]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庾信的诗文(434篇)

其他诗文

巡边在河北作

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碛路何为尔,
重气轻生知许国。人生在世能几时,壮年征战发如丝。
会待安边报明主,作颂封山也未迟。

朝阳穿破衲

横片竖片胡乱搭,长针短针信意联。
但见日头东畔出,不知尘世是何年。

白楼吴公夜过无锡以诗见贻次韵为答

日为公来戒小车,夜船风便但缄书。名高法从三朝上,职重留都六载馀。

启沃经纶方自此,交游赠处欲何如。麓堂旧话平生在,再拜临岐有病躯。

秋晚江次

萧萧晚景寒,独立望江壖。沙渚几行雁,风湾一只船。
落霞澄返照,孤屿隔微烟。极目思无尽,乡心到眼前。

送谢迭先之江门

荔枝红罢晚虹沉,催起南池送别心。对月句成初醉酒,倚风情绕欲弹琴。

天高孤雁终宵泪,叶密新蝉几处吟。直到江门停棹地,梦随潮水向君深。

挽赵漕简叔二首

恰讶书题少,俄惊讣问临。
死方抛笔研,贫不涴珠琛。
劫火难隳节,浮云肯动心。
悲哉广陵散,旧谱有谁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