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清朝 > 纳兰性德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分类标签:思念怀人孤寂

翻译

译文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松花江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注释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问君:词人自问。
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
乍(zhà)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
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北京。
春归:乘春而归家。
松花:松花江。
啼鹃(tíjuān):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张菊玲 关纪新 李红雨.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02月第1版:17页 2、弓保安.清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06月第1版:248页

赏析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松花江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追思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松花江水的寒潮起伏,不能平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子艮.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07:100-101页

纳兰性德

[清朝]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纳兰性德的诗文(254篇)

其他诗文

祝英台近 岁晚掩关,闻塘西有戍垒

结鸥邻,寻酒伴,尘事记来少。门系渔船,刚道草堂好。

野桥几树官梅,角声归马,暗惊断、绿情红调。

风林纤月落 其四

帘卷烟条重,窗分翠叠澄。诗要林处士,图请赵吴兴。

活景通千壑,閒观倚一藤。匡床谁对语,合有韵高僧。

和李峤杂咏诗百二十首韵 其四十四 旗

龟见占刚日,龙章拥瑞云。建惟尊九仞,麾可奋诸军。

蔽汉腾英气,升华掣烈文。太常徵实绩,那许冒勋纷。

荅王将军惠松二首 其二

宛似少陵宅,四松三尺强。影才低万木,神巳压群芳。

今日堪摩抚,他时自栋梁。清霜任繁集,翠盖拟森张。

晨起见逢永题壁而去追和一首

三间红日足,半亩绿阴閒。不是卧龙处,空劳题凤还。

云山诗里态,岁月酒中颜。仍枕矶边石,飞花昼掩关。

留春令(淮南道中)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柳影人家起炊烟,仿佛似、江南岸。
马上东风吹醉面。问此情谁管。花里清歌酒边情,问何日、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