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清朝 > 张维屏

新雷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释

译文


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春意萌生。
大自然早已安排好了万紫千红,只等春雷一响,百花就将竞相开放。

注释


造物:指天,古人认为天创造万物。又作“造化”。
每于:常常在。
千红万紫:指春天时百花齐放的局面。
著:妥当,明显。又作“着”。
新雷:春天的第一个雷声。这里象征着春天将很快来临。

参考资料:

1、黄刚 .《张维屏诗文选》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81 . 2、重庆出版社 .《读点经典·第27辑》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1 :60 . 3、黄勤堂 .《哲理诗选析》 .合肥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 :219 .

赏析

  新雷,就是春雷。经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一声春雷,引来明媚如画的春天,人间重新呈现出勃勃生机。这首诗写了诗人渴望春天尽快到来的急迫心情,以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悦。

  首先,诗人的移情手法,赋予自然界具有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

  “造物无言却有情”造物,万物的创造者,指天。造物无言,来自孔子《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原意是,天什么时候说过话呀,但四季的轮转,百物的生长,都由它来掌管。这句是说:天不会讲话,但却是富有情感的。

  “每于寒尽觉春生”寒,寒寒冷,指冬天。觉,启发,催动。意思说:每当冬天将要完了时,就催动着春天到来。这就是诗人认为天有情的地方。其实,四时变化,冬去春来,是一种自然规律。诗人把它说成是天有情感,有意这样做的,正是诗人自己有情,他感到春天即将来临了,产生了无限的喜悦,和对天——造物主的感激之情。同时,还有渴望尽快让春天到来的希冀。

  其次,诗人在处理全诗情绪的转换时,巧妙地利用最富于孕育性的时刻这一美学手段。

  诗人不写新雷之后满目欢愉的情形,而集中写新雷炸响前夕,万物俱备而万物俱待这一关键时刻,使画面更富悬念,更具戏剧色彩。因为造物有情,寒尽春生,千红万紫的百花正含苞待放,自然界一时间仿佛处于静止的等待之中。这是巨大变化前夕的平静,是第一声春雷炸响前的寂静。所以,平静、寂静之中,蕴藏着即将爆发的巨变。在人们的情绪上,只有这样的时刻,最令人紧张,也最富于想象力。诗人抓住了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他对春天的渴望,对新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这首诗写诗人呼唤春天,是自然界的春天,也是社会的春天。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末期,黑暗落后,诗人希望改变这种现状,社会发展也必然要改变它。诗入借新雷的描写,渴望和坚信社会变革的到来。诗的构思巧妙,情调激昂向上,语句清新,寓意深刻。读着它,仿佛感受到诗人激动的脉博,不由产生奋发的力量。

参考资料:

1、王洪.《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952

张维屏

[清朝]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张维屏的诗文(12篇)

随机看看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三十六

琅邪之伯,其惟子骄。微言既彰,德音孔昭。已观雩舞,同听齐韶。

历千百祀,跂想高标。

早朝诗(十四首)

彩云飞绕凤凰楼,帘卷屏开见玉旒。
西殿钟声朝已落,满天星斗未曾收。

春日山居即事十首 其一

山居犹然昨,岭外亦能春。梅魂侵瘦骨,繁虑积时新。

晓睡非贪梦,驰逐恐伤神。多少关情事,为付眼前因。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三七

吃茶去,吃茶去,明明指人无异语。家风平展没机关,谁道赵州谩院主。

苦苦苦,往往邯郸学唐步。恰恰长安道上行,分明有眼如天瞽。

入鄢陵界

马蹄腾踏去如流,雨止车尘凝不浮。
驿道夷平桑柘美,人言从此属皇州。

忆旧游 社题春雨二首 其一

但三分困柳,一味催花,尽日冥迷。吹罢阑干絮,任和烟染出,未是晴丝。

西泠绿杨天窄,呼泊画船时。想桃片流来,猩红透涨,鸭碧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