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晁补之

金凤钩·送春

春辞我,向何处?怪草草、夜来风雨。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殢春且住。
春回常恨寻无路,试向我、小园徐步。一栏红药,倚风含露。春自未曾归去。
分类标签:春天

赏析

  这首词抒写春恨。上片着力描写留春无计的遗憾,下片写寻春而觅得的欣慰之情。

  “春辞我,向何处?”这二句起首便设问,这一方面为下面的感叹找到一个适当的喷射口,另一方面又为下片寻觅春的归路设下伏笔。

  “怪草草、夜来风雨”与“春辞我”相呼应,词人说:春啊!你为什么要辞我而去呢?你为何去得又是那样草草匆忙呢?既不打招呼,又毫无留恋,便这样匆匆走了。“夜来风雨”似乎是在回答一二句的诘问,实际上只是点明了春归的缘由和去向:春啊!你是被夜来的横雨狂风挟持而去了吧!这横风狂雨既指自然界的“夜来风雨”,也可指政治的雷雨风暴。词人在仕途中并不得意,他曾有过几度宦海浮沉颠沛的经历,因而不管是实写还是虚写,这“夜来风雨”送春归的意象,总包含着诗人自己命运的影子,是宦海中的风风雨雨,草草地送走了诗人的青春年华。这表达了词人对“春去也,太匆匆”的留恋、怨怼与惋惜之情。

  “一簪华发”几句,由物及人,由景入情,正由于青春草草而逝才落得今朝“一簪华发”。这“一簪华发”不仅意味着年龄的衰老,青丝成雪,而且还包含着饱经沧桑、遍尝忧患的内涵。由此,下句的“少欢饶恨”则是自然而然的了。春光是留不住的,从而青春也是难以挽回的。这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词人对青春易逝的憾恨。

  下片,词人的情绪心态却来了一个巨大的转折,“春回常恨寻无路”是情绪上的过渡,对上片抒写的情景是一个形象的总括,而“常”“路”二字却为下文的词句进行了铺垫:“常恨”意味着往昔,而今将有一种新的心境产生,往昔的“无路”即暗示着今朝的有路,这样词作便极为自然地过渡到下句。

  “试向我、小园徐步,”这里“试”与“无路”紧密相连,正因为“无路”而企求“有路”,才“试”着前去探索。“试向我”中的“我”字,强调了只有在“我”自己惨淡经营的园地里才有永恒的春色,这正是一种象征性的暗示。

  “一栏红药,倚风含露”紧承上句,十分形象传神地显现了词人的小园中,春光永驻的景象。一栏鲜艳娇嫩的芍药花倚风而立,含露而开,仪态万方,艳丽异常。这里“倚风”,写出了芍药绰约飘洒的风姿,“含露”画出了它鲜润欲滴的妩媚。那临风摇曳含露而开的芍药花,不正是春天的极富情趣的象征吗?不也正是词人理想、希望、事业、追求的写照吗?不也正是一个纯洁无瑕的美的缩影吗?

  “春自未曾归去”紧承前两句,词人以芍药花作为不凋的春光的标志,由“倚风含露”的“一栏红药”联想到“春自未曾归去”便显得十分自然,毫无矫饰之处了。

晁补之

[宋代]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晁补之的诗文(818篇)

猜你喜欢

泛舟分韵得横字

舣舟迷近远,鸥鹭许同盟。潮落沙仍涨,风晴浪不惊。

一川平野秀,半岭断云横。后约何时再,吟篷卧月明。

偈四首

泥佛不度水,一道灵光照天地。
堪羡玄沙老古锥,不要南山要鳖鼻。

腊日同朱学谕登翠麓亭

缓行循翠麓,凝睇俯清湾。
舟楫荐花外,江山夕照间。
天寒虽日短,岁晚亦身闲。
高树梅初发,与君相共攀。

送安仪凤

宣城相送思依依,正是红莲菡萏时。
行色迎秋清似画,别情因景化为诗。
人离湖水南边岸,蝉听槐花北向枝。
天子文明是何地,丹霄岐路莫生疑。

草堂招汤处士民悦饮集杜句

君不见韝上鹰,万里寒江只一日。焉能作堂上燕,可怜处处巢居室。

大夫垂名动万年,会是排风有毛质。天意冲寒欲放梅,江上徒逢袁绍杯。

酒阑击剑蛟龙吼,山根鳣鲔随云雷。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我能拔尔仰塞磊落之奇才。

速宜相就饮一斗,丝管啁啾空翠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追和唐询华亭十咏 其七 华亭谷

邈邈华亭谷,远带松江流。亦有赏心人,于焉放扁舟。

风将綵帆举,身与元气浮。拍手招鸱夷,傲睨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