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韩维

次韵和厚卿答微之

秉节当官号直清,非招不往为虞旌。
书闻玉座光儒效,任久琳宫长道情。
老纵笔锋尤壮健,醉评花艳益精明。
吾人岂是蓬蒿士,默默拘挛过一生。

韩维

[宋代]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庭?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韩维的诗文(934篇)

其他诗文

游普向十首

一老昂藏物外高,陈陈胸次尽龙韬。
功名未疗湖山癖,却著袈裟替战袍。

画竹十一首 其九

动辄长吟静即思,镜中渐见鬓丝丝。心中有个不平事,尽寄纵横竹几枝。

问说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nàn),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ráo)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jī)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连雨有感

草长城南地,愁人看自深。
白云偏向泪,青鬓独惊心。
久病畏阴湿,家中厌苦吟。
今宵酒不尽,应有杜鹃声。

用余子畏韵其诗有警句云若知瓦砾真成道便觉

少长城闉老一村,平生好语不曾闻。
百年马鬣空埋我,三载鳌头更祝君。
幸有邻僧分隙地,岂无座主识雄文。
须臾忍死携筇立,更看峥嵘足蹑云。

偈公六十五首

去年八月间,得旨与安闲。
摆动水云性,纵步到阳山。
元宅诸子弟,忻然力追攀。
庵居三个月,开怀宇宙宽。
忽接四明信,来书意盘桓。
天童虚法席,使君语犹端。
迢迢遣传偈公六十五首使,不问路行难。
山僧临晚景,不敢自相瞒。
搥鼓乐与行,四众亦欣欢。
先师未了底,应是起波澜。
一回饮水一回噎,临济德山俱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