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洪炎

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

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邨。
鸟外疏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
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
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
分类标签:田园

注释

译文


四周群山巍然矗立中间田野一片,近处都是人家远处隐约可见山村。
飞鸟去处时而传来灵隐寺的钟声,野花芬芳流水潺潺犹如武陵桃源。
一路所遇就是画原非笔墨能描摹,野游所见皆是诗本非语言能形容。
为看农夫田间插秧使我流连忘返,拄着藜杖时走时停不觉已到黄昏。

注释


太冲、表之、公实:太冲,表之,其人未详;公实,指郑湛。
野步:野外散步。
矗(chù)矗:高耸貌。
田田:鲜碧貌。
近是人烟远是邨(cūn):用杜甫《悲青坂》“青是烽烟白是骨”句式。
灵隐寺:佛寺名,在杭州。
武陵源:地名,见陶渊明《桃花源记》,盖假托以为乐土者。
杖藜(lí):拄着手杖行走。杖,名词动用,藜,植物名,茎可为杖。
徙(xǐ)倚:徘徊。

参考资料:

1、胡守仁、胡敦伦.江西诗派作品选.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2:139

赏析

  首颔二联描写游杭州近郊所见。诗人所见,有山峦、田野、人烟和村庄,还有飞鸟、丛花和流水。诗人所闻,除了晚钟外,也还有鸟语、花香和流水声。二联种种意象所交织的成一幅幅迷人的画图,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诗章。其中首联“四山矗矗”和“野田田”是崇高美和秀丽美的对照、“人烟”和“村”是近和远的对照;颔联用声和色对照。

  颈联写诗人所见即诗、画,非能来写、说。“有逢即画元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诗人想,他不需要、也无可能用笔墨和言语把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描写出来。这一联诗人用空间艺术的画跟时间艺术的诗进行了对照。三联直抒感怀,说游览所逢所见,处处皆是画意诗情,这天然的美景,无需彩笔点染,也是笔墨和言语难以刻画和形容的。

  尾联为诗人的卓见和此诗的旨趣。“看插秧栽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这两句表明,诗人最爱赏的是农民的“插秧针”,他看得几乎忘了归去,直到黄昏时候,农夫在田间劳作,诗人和朋友拄着藜杖时徙时倚,仿佛贪看于插秧,夕阳西下,黄昏来临。大概是因为他领悟到只有辛勤劳动,才可能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足见直到晚年,诗人对生活仍持着积极的态度,十分可贵。诗人末尾用农夫的辛劳跟诗人的沉思对照。结尾余音袅袅,给读者留下无限思索,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首诗采用了一系列对照手法。诗的前半是通过形象去描写自然景物;后半则是稍带议论以宣讲人生哲理。正由于诗人采用了这样一系列的对照手法,才使得形象更加鲜明,不因议论而削弱;结构更加紧密,不因跳跃而松弛。同时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参考资料:

1、喻朝刚、周航.宋诗三百首译析.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19 2、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776 3、严寿澄、贺银海.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55

洪炎

[宋代]
宋洪州南昌人,字玉父。洪刍弟。哲宗元祐间进士。为谷城令。复知颍州上谯县,有循政。累官著作郎、秘书少监。高宗初召为中书舍人。与兄洪朋、洪刍及弟洪羽俱有才名,号四洪。诗酷似黄庭坚。有《西渡集》。洪炎的诗文(107篇)

更多

月夕看梅

梅花夜开香满溪,溪上月出风凄凄。开门出溪看花去,落花流水无东西。

流水东流不复返,落花满地贱如泥。老夫愁花愁不得,况乃双双啼水鸡。

君不见颜渊盗蹠贤与愚,夭寿颠倒不可期。枝间月落且归去,明日看花还杖藜。

久雨述怀

闪闪夜多电,曀曀朝复风。大梁六月雨,日夜声淙淙。

阴阳有纵闭,天人相感通。因思黄河决,昔者原武东。

长堤蚁穴坏,尚足婴其冲。遂令耕桑地,涛澜涨舂容。

去年夏不雨,祷祠走府公。谁能罪真宰,我欲鞭丰隆。

得非伤稼穑,曾莫宽租庸。今年雨不止,将无河决同。

徒闻万姓号,未睹百谷丰。天心宁匪仁,帝德岂不洪。

庶乎形气和,荡彼氛祲空。腐儒谬食禄,治生在归农。

燮调闇大体,忧愤诚小忠。况垂齿发暮,敢睹班资崇。

三叹咏君作,载歌激予衷。

览热河井邑之盛知皇祖煦妪之深即目九秋断章三首 其三

蚩眩喧闻列肆声,高楼纵目玉旻清。有秋市物翻增价,近利人言却至情。

退居五首

干禄非三釜,躬耕恋一丘。
才无作奏巧,穷有著书愁。
雀噪门罗晚,蓬飞鬓葆秋。
平生鸥鸟志,未去恋沧洲。

女儿子

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

君子行

君子慎所履,小人多所疑。尼甫至圣贤,犹为匡所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