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李弥逊

菩萨蛮·江城烽火连三月

江城烽火连三月。不堪对酒长亭别。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
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
分类标签:离情

赏析

  李弥逊为南宋初年颇有民族气节的官吏。曾任校书郎、起居郎、户部侍郎等职,并担任过庐山知县、冀州知州等地方官。他主张抗金,反对与金议和,为秦桧所排斥,晚年归隐连江西山。这首《菩萨蛮》当作于南宋初金兵大举南下时。当时金兵逼近长江,情势危急,为避兵灾,词人送别妻子去南方,词就是写了这送别时的一幕。

  词的起句即交代了送别时的背景和地点,为下文张本。“烽火连三月”,三个月来兵火不息,人民离乱,这才会有江城送妻子离开之举。分别,不是丈夫宦游他方,而是妻子避难,心情自然不同一般。长亭之上,虽然设酒饯别,可是“不堪对酒”。“不堪”。不能忍受之意,包含有妻离子散之苦,国破家残之痛。因其“不堪”,其妻泪下如瀑,悲声漫江,词人反劝其“休作断肠声”,自己已是“老来无泪倾”。自己泪泉已涸,并非不动情,而是老泪已尽,这正是极度悲愤的表现。词人这时的心情惨痛至极,强敌当前,内奸弄权,自己还得坚守御敌阵地,也可能朝不保夕了,这才把妻子送走。这里说休作断肠声,比放声哭嚎更为凄怆,说老来无泪,比写涕泣涟涟更为伤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写目送帆影远去的情景。“风高帆影疾,目送舟痕碧”,“风高”和舟疾相联系,船去得很快,词人伫立江岸,眼看着船在水面留下的长长波痕。妻子身去心留,他希望她去得快,早离祸地;又希望她走得慢,难舍难分。“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词人凝望近眺之态,呼之欲出。缘此,也可想见妻子立于船头,望着丈夫鹄首翘望的身姿,想着抛撇丈夫于锋刃之间的危殆,断肠声如高风呜呜,伤心泪似江水滔滔。末二句“锦字几时来?薰风无雁回”,化用“雁足传书”和“织锦回文”的典故。“薰风”指南风。初夏时南风吹,鸿雁早已飞往北方,“锦字”无法捎回。妻子此去,归期难定,讯息难盼,生死未卜,词人内心的痛苦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想而知。

  这首词由实写到虚,由近写到远,由己写到人,从别前写到别时、别后,层层渲染,步步深透,写情臻于极致。尤其“休作断肠声,老来无泪倾”,以超常思维写感情状态,出乎常情,又入乎寰中,更使词产生了惊魂震魄的力量。

李弥逊

[宋代]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李弥逊的诗文(844篇)

其他诗文

悯旱

陌上行人欲饮冰,常年四月未炎蒸。热因常侍虽无据,尘类元规自可憎。

南亩望云心激烈,老巫当午气凭陵。故应此旱由风伯,讼汝于天岂不能。

越州云门寺

翠嶂环合封白云,中有萧寺三为邻。老松偃蹇若傲世,飞泉喷薄如避人。

苍猿啸断夜月古,丹花开遍阳崖春。盘桓数日不忍去,舟出邪溪犹惨神。

题鲁山温泉

平生耳熟闻骊山,梦寐不到临潼关。当年太液金井碧,温泉宛在关山间。

忆昔君来必十月,骑玉花骢带风雪。太真独侍沐浴边,鲸甲龙鳞影清绝。

五十年升平一迷,却驱万骑出关西。自为前朝同祸水,翻令后代异廉溪。

君不见汝海之南鲁山左,亦有此泉名不播。征夫问路说汤头,可怜是亦陈惊坐。

改祭修斋决疑颂

法宝真良药,众生自不尝。
书持并供养,世世上天堂。

会林介立先生宅限韵

眼中世事何多虞,置酒高堂聊宴娱。衣冠朋辈几寥落,风雨林花半有无。

生人情致向所似,炯炯清冰涵玉壶。愧予寮寀平生分,迟尔云霄万里途。

湖上望月二首

寒光皎皎映平湖,水色天形两不殊。
学道未能同冈象,也于深处见圆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