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刘子翚

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注释

译文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注释


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北宋都城。
辇(niǎn):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
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宋徽宗常微行临幸其家。后入宫,封瀛国夫人。汴京破,有的记载说她自杀,大多数典籍都说她流落南方。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6-207

赏析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6-207 2、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882-884

刘子翚

[宋代]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刘子翚的诗文(680篇)

更多

看射柳枝

玉弝朱弦敕赐弓,新加二斗得秋风。
万人齐看翻金勒,百步穿杨逐箭空。

寄卫明府常见短靴褐裘,又务持诵是以有末句之赠

柴桑官舍近东林,儿稚初髫即道心。侧寄绳床嫌凭几,
斜安苔帻懒穿簪。高僧静望山僮逐,走吏喧来水鸭沈。
翠竹黄花皆佛性,莫教尘境误相侵。

题胡修撰金华杂兴小稿

吾闻金华之山东南峰,石壁巉起如飞龙。沧溟盘礴几万里,但见扶桑日影倒挂金芙蓉。

山中仙人古愚老,青霞落落云间松。翩然独去游无穷,谒帝西上昆仑宫。

春苔染水碧于酒,辇路人家插杨柳。金茎露泻明月珠,散落人间作星斗。

君不见西山日上紫气横,花下有人调玉笙。太平拟进九成乐,五云楼阁生秋声。

七兄以诗相迎次韵

昔作匆匆去,今成缓缓归。
江山苦招隐,鸥鹭信忘机。
已分渔舟老,还思雁序飞。
天公知客意,帆饱水生肥。

冬夕酌月三首

二毛可惜雪霜侵,日有清都绛阙心。
枝冷鹊翻檐外影,庭空鸿堕月边音。

已亥杂诗 114

诗人瓶水与謨觞,郁怒清深两擅场。
如此高才胜高第,头衔追赠薄三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