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沈括

古人铸鉴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 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理诚如是。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分类标签:哲理故事

注释

译文


  古人制造镜子的时候,大镜子铸成平的,小镜子铸成凸的。镜面凹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大些,镜面凸的照出人脸的像要小些。用小镜看不到人脸的全像,所以作得稍为凸些,以使脸像变小,这样的镜子虽小仍可获得人脸全像。造镜时要量镜子的大小,以决定增减镜子凸起的程度,使脸像和镜子大小相称。古人做工巧妙,后人造不出来了,一旦得到古时的镜子,一律刮磨使镜面平滑,这是师旷(春秋著名乐师)为什么悲哀(没有人)真正懂得音律的缘故啊。
  世上有透光镜,镜背面有铭文,共二十字,字体极其深奥,没人能读懂。用这个镜子承受日光,背面的花纹和二十个字就会透射在房壁上,清清楚楚。有人推究它的原理,认为是由于铸造时薄处先冷,唯独有花纹和字的地方比较厚,冷得慢,以致铜收缩得多。铭文和花纹虽然在背面,但是镜面上隐隐约约有痕迹,所以在光中显现出来。我观察了这面镜子,认为道理确实如此。可是我家有三面镜子,又见到了别人家所收藏的镜子,都是一个式样,图案铭文没有丝毫差异,形制很古老。只有这种镜子可以透光,其他的镜子即使也有很薄的,却都不能透光。想来古人自有特殊的制作方法。

注释


铸:制造。
鉴:镜子。
则:就,便。
令:使,让。
微:略微。
而:却,但是,表转折。
纳:获得。
比:一旦。
师旷:春秋时期著名乐师。
所以:……的原因。
故:所以,因此。
全:完全,都。
差:略微。
原:推究。

沈括

[宋代]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沈括的诗文(63篇)

随机看看

尺五庄即事诗十二章 其十

亦有崟崎者,淮南一鲁侯。兴来凌土巘,气远盖雄州。

万象入狂思,孤心惜佩钩。谓当投草阁,卧听大河秋。

邕州 其一

绝塞多秋色,孤城易夕阳。此间饶宠辱,还我水云乡。

寄题西昌严后山三教堂

高风吹断溪桥笑,几个庐山昏又晓。
新开图画白鸥江,螭吻摇鬐到云表。
长廊昼永茶烟青,参禅问道谈诗声。
苍头卓午汗交面,烹葵菹韭炊香粳。
中有轩轩秀眉宇,春日蓝田初过雨。
一幅纱巾三士衣,俨然方外家人主。
吾闻曾有奇鸢肩,亦闻曾有惊弥天。
又曾有与花三朵,聊复尔耳能千年。
谁信沙门头有发,谁认道士喉无结。
饭盂朝贮五山云,酒壶夕注沧海月。
此月濯濯乎初明,此云冉冉乎方生。
仓之无穷饮无竭,囅声大笑东风行。

和薛仲止渔村杂诗十首

幸观世事已忘机,觞咏流行度几时。
万物本来同一性,可知猿鸟不相疑。

南乡子(送客过余溪,听天隐二玉鼓胡琴·般涉调)

相并细腰身。时样宫妆一样新。曲项胡琴鱼尾拨,离人。入寒弦声水上闻。
天碧染衣巾。血色轻罗碎摺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

七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