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苏轼

六幺令·天中节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分类标签:节日端午节

赏析

  全词艺术特色,至少有六点值得推介:

  一是咏今叹古,在上片极力渲染当下“端午”诸种盛况,却重在下片“感怀”,“借古”而“启今”也。

  二是动静结合, “缠臂”、 “纸鸢舞”、“香飘”、“对酒”、“ 争渡”、“ 呐喊”、“ 凭吊”、 “诵君赋”、“ 吞楚”、“ 垂涕”、 “对泣”等是为“动”,“ 虎符”、“粽叶”、“ 艾蒲”、“ 青翠”、“新亭”、“ 陵阳”等是为“静”;动与静自然转合,在“动”与“静”的变化之中,历史的车轮已经走过千年。

  三是明暗结合,明写屈原,直接抨击楚王“昏庸”,暗讽时政,锋芒指北宋王朝,将苏轼自己的爱恨情仇寓于其间,却不露痕迹。

  四是虚实相间,叙说眼前庆祝端午诸景,是“实”;感怀屈原悲苦仇怨的往事为“虚”;“虚”写屈原,实及自己,慨古人之忧,发今人之叹。

  五是前呼后应,前有“辟邪”之“虎符缠臂”、“艾蒲青翠”,后有“怀王昏聩”、“ 新亭对泣”;似乎旧恶未去,新恶难除。前有“香飘十里”,后有“湘累已逝”;前有“诵君赋”,后应“断肠句”。

  六是词中有景,景色如画,画里“有话”。且看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再看下片,怀王之昏、秦之吞楚、异客垂涕、新亭对泣、汨罗江渚,哪一个不是再现历史的沧桑?这些词中之境,如诗如画,一唱三叹,色香味俱全,岂非神来之笔?

参考资料:

1、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469-2470

苏轼

[宋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的诗文(3096篇)

随机看看

忆母遂病三上疏求归不允却赋十诗 其一

去住寻常事,千图万不能。臂消月半寸,酝恋日三升。

徐庶卧龙代,燕昭死骏兴。如臣真可放,圣主意深宏。

黄山道中

狂飙逐飞霙,迅怒挟山去。
云歛山复出,恍乘鸾背翥。
一霁万里遥;下界已铺絮。

山中乐

寻山佳兴发,一夜渡江月。首到庐江元放家,水洞清光数毫发。

爱之便欲久栖息,又闻灵仙之境敞金阙。清风吹我衣,不觉过皖溪。

危梁千步玉虹卧,松行十里青龙归。烟霞绕脚变明晦,忽见殿阁铺琉璃。

重檐却在迥汉上,倚栏俯视白日低。虚庭自作箫籁响,屋角更无飞鸟飞。

霓幡重重蔽真御,彷佛遥见星文垂。长廊纱笼绝笔画,老龟稳载青瑶碑。

更逢逍遥不死客,齿清发翠桃花肌。箫台可到亦非远,云间况有白鹿骑。

细窥绝景辄大笑,吾曹何事尘中为。安得良田三百亩,可以饱我妻与儿。

长年只在名山里,万事纷纷都不知。

庚戌年正月六日夜赋

古今事不偿吾愿,展转书床卧未安。自信野鸱抟雪下,宁知林鹊在门端。

满炉榾柮煨春意,一树梅花伴夜寒。欲寄半生寻友梦,班杨去后有欧韩。

使还咸熙馆道中作

土旷人稀使驿赊,山中殊不类中华。
白沙有路鸳鸯泊,芳草无情妯娌花。
毡馆夜灯眠汉节,石梁秋吹动胡笳。
归来揽照看颜色,斗觉霜毛两鬓加。

晚步

茅屋青帘隔晚桥,白沙红树水迢迢。人生到底头如雪,莫管春风消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