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苏轼

西江月·咏梅

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清彻映妍华。倒绿枝寒凤挂。
挂凤寒枝绿倒,华妍映彻清波。渡斜烟淡月笼沙。远路微香趁马。
分类标签:梅花品格喻人

翻译

译文


马追赶,香微吹,路遥远,沙笼罩,月淡照,炊烟斜。渡水清彻映照着美艳的梅花。倒垂着的绿枝,深寒的凤栖在上头。
凤栖在寒枝上与绿树相映。鲜艳梅花映照着透彻的清波。渡口斜烟,蒙着淡月,托着笼沙。远远的道上,微微的香气,追赶着马儿。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
妍(yán)华:喻梅花美丽姿色。唐·李峤《东飞伯劳歌》:庭前芳树朝夕改,空驻妍华欲谁待。
倒绿:即幺凤,亦名倒挂子。
华妍:同“妍华”。

参考资料:

1、(宋)苏轼著 吕观仁注,东坡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38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15-1217页

赏析

  上片,写梅的生活环境,亦是写朝云的生活环境。前三句,以七个景物叠印成一幅梅花盛开的背景图:马趁,香微,路远,沙笼,月淡,烟斜,渡波等衬托着梅花开放,鲜艳迷人。“倒绿枝寒凤桂”,描绘梅的形态,如幺凤般。朝云自杭州来到惠州,成为一尘不染的词人的最宠爱的妻妾,词人对她的情感不言而喻。

  下片,写梅的凋谢,亦是悼念朝云的逝世。开头二句,写梅花的盛开,幺风与梅枝同绿。鲜艳的梅花又映照着透明的水波。再一次渲染了梅、幺凤的青春丽色,即朝云的青春丽色。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环境变化,亦用六个景物来衬托着梅花凋谢、朝云英逝的凄凉气氛:渡口边呈现着的景象是“斜烟,淡月,笼沙”,还有那“远路,微香,趁马”。“微香”二字,特别醒目地告知读者:梅已谢了,只剩下“微香”,暗示着王朝云也已远走了,正在“趁马”进入到另一世界。眷恋之情,尽在不言中。

  这首词是以“梅”格喻朝云。全词,采用上片尾句字倒行的回文形式,构成了下片的另一情境。词人没有直接写朝云,而是从梅—凤—人的互喻象征意蕴,渲染了梅的红叶,风的红喙,以此衬托出朝云的红颜。这种文体写作起来,难度较大,但词人非常自然地构成了新的意境,塑造了新的形象。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15-1217页

苏轼

[宋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的诗文(3096篇)

其他诗文

题白沙翠竹江村九首 其一 见山楼

隔江岚翠重,高寝画图展。疑是仙人居,蓬莱水清浅。

新市杂咏十首

一年不妨李红娘,今日过门意已忘。
嘶入画桥东畔路,紫骝犹记旧垂杨。

三株媚

炉烟歌扇袅,又花间招携,金尊频倒。翠管筵前,正袖霞低拂,镜菱偷照。

背了银荷,衫暗并、端相娇小。水样湘帘,偏借银蟾,映人双笑。

惆怅年时怀抱,看旧眷新娇,一般风调。密字珍珠,算酒边心事,抵伊多少。

白发催人,偿几度、蛾眉低扫。但愿欢红愁翠,相依未老。

寒山赞 其一

一句子,少机杼。作是思惟时,吾心在何许。芭蕉叶上三更雨。

观上滩者

纤者尻益高,詹诸钝爬沙。篙师跌臕熊,又若曝肚蛙。

一上复一上,舟如缘边虾。游游竞尺寸,终见舌胜牙。

哀哉水不平,民劳致堪嗟。万一缆中断,倒冲宁救邪。

念昔榜铜水,滩更多于麻。祼挽冰雪底,髀骭红霞霞。

锥刀利能几,不给半箸奢。努力潕阳船,腰环犹可誇。

湖庄述怀

昌谷喧声渐屏除,湖庄新意亦空疏。
远裁夏木来鸣鸟,短截寒谼纵小鱼。
架有空签聊贮药。楼无他用只储书。
病来得惰因成趣,此外於人百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