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苏轼

纵笔三首·其二

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分类标签:抒情寂寞孤寂

注释

译文


父老们争着看我这黑色的头巾,是因为我这个平民,曾有过官职在身。
而如今,溪边路口人独立,看夕阳西沉,数过路行人。

注释


乌角巾:隐士之冠。
宰官:泛指官吏。作者因作宰官,借此自喻。

参考资料:

1、陈祥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2、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277 3、韩林元.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0-21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处境的寂寞。组诗的前一首从寂寞写到热闹,这一首则从热闹写到寂寞。起二句说诗人出门时,有许多“父老”围着看他。他此时虽然像隐者、普通书生那样戴着“乌角巾”,但“父老”们知道他是一个曾经做过“宰官”的不平常人。角巾是隐士们喜戴的头巾,屡见于《晋书》记载。乌是黑色,杜甫《南邻》诗有“锦里先生乌角巾”之句。“现宰官身”,语出《法华经》,宰官,泛指官吏,用典无痕。苏轼虽然在政治上屡遭打击,屡受贬谪,但他才名极大,贬谪时经常有人欢迎他。他在黄州时如此,在惠州时也是如此,他诗中就有“到处聚观香案吏”、“父老相携迎此翁”之句。在儋州,“父老争观”,不只是“曾现宰言身”之故,而是他的文章、气节之名,也略传到海南中来。父老的亲近足以自豪,但诗人说“缘”(因为)的是“宰官身”,又足自悲。这二句写的是热闹中的寂寞,自豪中的悲凉。后二句专写寂寞,弥见悲凉。一阵的热闹过去之后,“路人”少到可“数”,环境的荒僻寂寞可知。诗人闲着无事在“数”这些“路人”,加以“斜旧”、“古路”,只身“独立”,显得悲凉之至。但诗句只写物象,不着议论,不抒情感,不露“寂寞”与“悲凉”的字样,而寂寞与悲凉自在物象中见出。一个才高一世,在文坛、政坛都能大显身手的苏轼,落到这种境地,就其自身来说,是不幸,就国家来说,又是十分不公平。但诗人却不自嗟叹,而用自我欣赏、自我回味的心境来对待它。他的旷达胸怀盖着内心的不平,但这种旷达只会把不平保持得更深微、更长久。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就是能用恬淡的笔触,不露痕迹地来反映悲凉情境,蕴蓄着身世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平,高情远韵,余味悠然,而客观上却会引起读者极大的同情和为之产生愤慨。

参考资料:

1、陈祥耀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59-460 2、韩林元.历代名人谪琼诗选注.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20-21

苏轼

[宋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苏轼的诗文(3096篇)

随机看看

七夕一绝句

轻云捲箔月钩垂,正是青楼乞巧时。牛女相望隔河汉,浪传天上有佳期。

小隐为居延王孙德新赋

草堂三日风雨惊,闭户不闻车马声。书签颇怪燕泥湿,井屋忽看春草生。

王孙亦在城西住,手种团团青桂树。朝来读书不下堂,自写淮南小山赋。

寄顾仲明教授

长忆青华翠色寒,北窗对酒几同看。鼎煎浦口罾鱼白,盘簇檐头树果丹。

来往正期娱晚景,乱离俄叹失清欢。故乡回首江山异,落日闽南独倚阑。

寓直话别次白岩南坞燕泉联句韵 其一

匏系何情出屡希,调孤俗尚故应违。阅来沧海应三变,数尽长鸿是四归。

草野生成天地德,玉关离合鬼神几。双溪云水经年别,细苇新蒲暗旧矶。

徽宗皇帝挽词二首 其二

主器归储嗣,神尧意独高。帝方游赤水,人已抱乌号。

万国瞻双阙,三山戴巨鳌。思陵风雨夜,松柏漫萧骚。

明妃曲

漠北称臣绝战争,岂同高祖困平城。君王不重倾城色,任尔琵琶谱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