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苏辙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十六

家居简馀事,犹读内景经。浮尘扫欲尽,火枣行当成。

清晨委群动,永夜依寒更。低帷閟重屋,微月流中庭。

依松白露上,历坎幽泉鸣。功从猛士得,不取儿女情。

苏辙

[宋代]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苏辙的诗文(1705篇)

猜你喜欢

人间词话七则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分类标签:文学批评

临江仙·双荔堂前呼大撇

双荔堂前呼大撇,蚪枝看取垂垂。帝怜尘土著冰姿。故教冻雨过,浴出万红衣。绿幄赬圆高下处,中含玉色清夷。涴人应笑太真肥。破除千古恨,须待谪仙诗。

北山秋思二首 其一

十月旬将及,一年秋始残。自怜柴榻稳,未觉布袍单。

肮脏从吾拙,寻常应俗难。古今成俯仰,时复有馀欢。

易水行

田光刎头如拔毛,于期血射秦云高。
道傍洒泪沾白袍,易水日落风悲号。
督亢图穷见宝刀,秦皇绕殿呼且逃。
力脱虎口争秋毫,荆卿倚柱笑不咷。
身就斧锧甘腴膏,报韩有客气益豪。
十日大索徒为劳,荆卿荆卿嗟尔曹!

题庐山白莲社十八贤图

六老臞儒十二僧,柴桑醉士肯为朋。
葫芦自与葫芦缠,更要閒人缠葛藤。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