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辛弃疾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赏析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深夜听歌了。这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对中秋夜雨的深恶痛绝,也折射出作者对生活环境的不满以及时下的恶劣情绪。结尾二句写生活之寂寞无聊。其中前一句关合词题,写王路钤中秋词,多少还能给人带来一点快感,给这寂寞的生活带来一线希望,而“这一场寥索”五字,又绕回了原题,清楚地告诉读者,他这一天生活极其凄凉、空虚。以情结景,对风雨中秋节,对这一场生活,流露出极度失望情绪。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辛弃疾的诗文(788篇)

随机看看

题四画 桃花竹石鹤

朝游金谷莫东市,心忆平泉身海涯。化鹤归来人不识,春风开尽碧桃花。

和孔司封题蓬莱阁

山卧龙形阁枕山,檐楹高起太虚间。
风来宛讶鸣箫瑟,客至宜闻振佩环。
暂赏已能消浊虑,久居应不老朱颜。
苍烟渌水无穷趣,绝胜尘纷走世寰。

胡正甫仪部招集绿萝园

永日呼朋选胜来,此中图画信天开。为山巧结巢云洞,近水先营得月台。

绿满纤萝垂户外,粉含新竹旁墙隈。葵榴艳夺沿堤柳,松桧森连夹路槐。

绕槛总成书带草,盈阶多似蔓金苔。桥通积石琼为岛,帘捲芳丛绣作堆。

地僻尽堪容笑傲,境幽原已绝氛埃。开尊北海时盈座,飞盖西园待上才。

日映花光摇握麈,风吹鸟韵送传杯。辋川未乏裴王侣,醉笔同挥九万枚。

题岳僧房

夏腊高于众,音容亦未衰。终经迎客晚,煮药任僮饥。

苔上抛生石,猿惊挂衲枝。山高九千丈,百事不曾知。

台城路 湘中送星海还粤

笛声吹冷关山月,离情与天俱远。客里年光,愁边节物,赢得满襟依闇。

湘云絮乱。化一缕轻烟,欲迷春眼。祇有孤芳,嫣然不受暗尘染。

琴调相思引 原误作摊破浣溪沙,兹据词律改

蠢欲眠时日已曛。柔桑叶大绿团云。罗敷犹小,陌上看行人。翠实低条梅弄色,轻花吹垅麦初匀。鸣鸠声里,过尽太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