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张先

惜琼花·汀苹白

汀苹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
旱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
分类标签:怀人思归

赏析

  此为怀人思归之词。全词大开大合地转换时空,将怀人思归之情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当日异乡秋色的萧索加以比照,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当日的独倚危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通过今昔对比的总体布局,从纵的方面加强了情感的深度、力度。

  上片追忆昔日游春、欢宴和别离的情景,通过景物色调、环境气氛的映衬比照,展现今昔生活的巨大变化。首二句以当日春景起兴,兼点时令、地点。“苕水”即苕溪,作者家乡浙江吴兴。苕溪一带,向以风光秀美著称。词写故乡春色,独取白苹、碧水等色调鲜明的景物,组成一幅明丽的画面:汀上苹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白”、“碧”二字,设色浓淡相宜,点染出江南的无限春意。三、四句因景及人,着意描绘昔日当此良辰美景,徜徉于花前,寄情于山水,陶醉于筵席的种种赏心乐事。两句中“每逢”从时间上说,“随处”从空间上说,强调时时处处,逢花则乐,遇席则欢,以此提挈笔势,推进感情,其纵情游赏的怡然之乐,溢于纸外。接着用“别时携手看春色”,挽住对旧游的追忆。由欢会而别离,词情因之一转。此句承上启下,暗中转折,直跌出上片煞拍处的“萤火”二句。昔日的故乡欢会,忽成当日的异乡独处;记忆中的旖旎春光,忽成眼前秋夕流萤的惨淡景象。转瞬之间,情景陡变。上片前五句虚景实写,层层开宕;后二句由昔而今,落到现况。

  下片“汴河流,如带窄”两句景情缘生,融情入景,将蜿蜒远去的滔滔河水与长流不尽的绵绵乡思融化一起,营造出流水不息,思乡不已的意境。底下“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正是即景而生的无限盼想。波上之叶,本与水俱往,叶随水去,可漂流到日思夜想的家乡。但作者说即使河如带窄,身轻似叶,仍难归去,则更深一层地写出欲归不得,的凄苦情怀。接着转换笔锋,由俯视写到仰视。作者望乡心切,凝神远眺,然而望尽寥廓的天宇,唯见断云悠悠飘浮,孤鹜渐渐远去;天之尽头,更有一抹青山,遮住望眼。从全词看,此句造境尤高远阔大。词中所展拓的境界愈阔大,所引逗的情思往往愈绵邈深长。这句中,云是飘浮无依的“断云”,鹜是离群失所的“孤鹜”,以此映衬自己的飘零身世和孤寂处境,可谓妙合无垠。而天之尽头的青山远影,则给人以归路迢迢、归期渺茫之感。词末由凭高临眺之景,自然过渡到凭高临眺之人。煞拍“无尽相忆”一句,感情份量极重。“相忆”二字,与上片遥相呼应,传达出一种相思而不能相见的惆怅。回首昔日,欢宴难再,往事成空;思想眼前,楼上徘徊,归思难收。全词以徘徊楼上的自我形象作结,凄惋动人,有余而不尽之韵。

参考资料:

1、夏承焘 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

张先

[宋代]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张先的诗文(189篇)

猜你喜欢

所喜江陵得真处,沮漳依旧两川横。
亲祠堂主鸾曾驻,善梦先生蝶不归。
沙软绿头相并鸭,水深红尾自跳鱼。
威强九鼎惧,丧乱一台成。
勃兴连谷雨,闰位次花王。
佳人斗草百,稚子击毬双。
辨虽豪白马,谗亦困青蝇。

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

红藤拄杖独相羊,路遶东村小岭傍。
水落枯萍黏蟹椴,云开寒日上鱼梁。
洛阳二顷言良是,光范三书计本狂。
历尽危机识天意,要令闲健返耕桑。

岁开八日谒西溪真悟讲师

雨华几席自清馨,茗碗初收篆缕青。
柔弄柳条风剪剪,冷濡梅蕊雪星星。
不嫌黄卷闲遮眼,有意微尘破出经。
思大气吞三世佛,儿孙未到败门庭。

早春游五莲寄丁野鹤

雪尽石花合,冰消水道分。山光晴带雨,海气晚蒸云。

独坐扪松树,闲行见鹿群。地偏心与远,此际惜无君。

太常引 刘君祥寿二月十五日

区区州县肯徒劳。谁得似、卯金刀。一笑醉蟠桃。问何处、仙山可巢。

海上寄萧立

朔风剪塞草,寒露日夜结。行行到瀛壖,归思生暮节。
驿楼见万里,延首望辽碣。远海入大荒,平芜际穷发。
旧国在梦想,故人胡且越。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海西望京口,两地各天末。索居动经秋,再笑知曷月。
日南望中尽,唯见飞鸟灭。音尘未易得,何由慰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