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张孝祥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翻译

译文


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


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观塞”即观望边塞。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一说秋天的太阳。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鸣鞘声:刀剑出鞘声。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酒器。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参考资料:

1、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 (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235页

赏析二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秋天,张孝祥正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在荆州,这首《浣溪沙》,就是这时候写的。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张孝祥约着友人马举先登上荆州城楼。荆州本是祖国内地的一座城池,可是如今却成了边塞之地,这本身就够让人痛心的了。具有满腔爱国热忱的张孝祥,面对破碎的山河,哪里还有心欣赏大自然的风光?更何况极目远望,看到的不过是烟尘滚滚,战旗飘舞的战场,再听到那撕裂心肺的马鞭声,作者的心情自然就更加沉痛了。上边写景,逼真地烘托出“边塞”的气氛、作者的心情。

  下片直写作者对中原故国的怀念。眼前已是遍地烽火,“万里中原”的大好河山还在烽火以北遥远的北方,想起中原故土,想起中原的遗民,作者感慨万端,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可是,“一尊浊酒”又怎么能将满腔悲愤抑制下去呢?喝完了酒,面对萧瑟的秋风,作者终于禁不住泪流满面了。

  全词只有六句,四十二个字,却表现了颇为博大的主题思想。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词写情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作者的艺术技巧,由此也可见一斑。

张孝祥

[宋代]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张孝祥的诗文(355篇)

随机看看

游龙目井感赋百韵

夙披县图经,龙目称幽奇。抱此一十年,欲见更无期。

甲寅春三月,往教海之涯。因与龙目近,遂起观泉思。

携筇招野叟,道我与前驰。靡靡踰阡陌,数里无烟炊。

寄林运使三首

忆昨登门误取知,再焉犹复似当时。
已容尽醉尊中酒,更辱频询别后诗。
落落有怀那得写,悠悠重见果何期。
南山幸迩朝天路,准拟追随竹马儿。

夜招周协律,兼答所赠

满眼虽多客,开眉复向谁。少年非我伴,秋夜与君期。
落魄俱耽酒,殷勤共爱诗。相怜别有意,彼此老无儿。

登南楼二首 其一

人生安用惹閒愁,得暇何妨且少休。睡起径须烹北苑,兴来聊复上南楼。

公庭渐觉日无事,田里仍逢岁有秋。满目江山还可乐,归心已动不容留。

题滕王阁图

章江浩浩挟风走,江上栏杆碍星斗。水耶云耶相与深,笔势已吞彭蠡口。

主人披图催进觞,指点景物呼滕王。吴头楚尾几灵境,收入轩槛青茫茫。

昌黎作记子安序,鸿文杰阁争矞皇。我闻滕王纨绔耳,辇麻作缗冷人齿。

椎剥脂髓穷豪华,彩壁雕甍照江渚。王郎序宴多矜夸,杜老哦诗亦诬美。

竟托土木垂千秋,姓名长伴洪州水。吁嗟乎!当世荣,身后名,古来何事非幸成。

矧今烽火逼梅岭,腥风远扑南昌城。谁能鼓楫访名胜,且上文台飞巨觥。

手斟一盏荐西伯,酒阑更听松涛声。

送友人入蜀

远路接天末,怪君与我违。客程千嶂里,鸟道片云飞。

树色连青汉,泉声出翠微。锦城花月下,才子定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