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宋代 > 朱敦儒

采桑子·彭浪矶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翻译

译文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注释


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参考资料:

1、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赏析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 “旅雁”、“孤云”、 “汀洲冷”、 “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参考资料:

1、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72页

朱敦儒

[宋代]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朱敦儒的诗文(182篇)

猜你喜欢

答吴仁甫

列子居郑甫,旧与南郭邻。连墙不相过,迹远道愈亲。

多君卜归意,楼望湖水滨。玉壶照青夫,游跃见紫鳞。

终久一相访,西山望氤氲。

秋 其三

江远莼鲈晚,径荒松菊寒。近知秋信好,更觉旅怀宽。

远杵风催急,横琴夜向阑。飘零莫惆怅,吾道久艰难。

群鸥

一声渔笛发中流,惊起平沙万点鸥。
去尽青天回欲集,梨花无数落汀洲。

次韵石末公题桃源卷

桃花逐水萦纡入,不觉清溪路浅深。执手问名惊见面,论新话旧各伤心。

壶浆馈饷飧加璧,馆谷温存赠有金。似此情怀良匪恶,何嗟岁月去骎寻。

丁酉除夜

双桧擎云起謇思,年年北风向桧吹。云花撒地影犹冷,龙梦腾天春未迟。

鹤借空青闲宿侣,虹横孤碧见标枝。与君岁暮歌双桧,歌竟惟教双鹤知。

和絜斋世丈西园秋兴,次翁覃溪阁学韵 其三

略得山林意,开书读树根。移兰粗辟畹,隔竹曲通门。

故里无归计,新亭有泪痕。罗浮仍管领,丹诀共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