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白居易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闇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分类标签:关切思念

注释

译文


把你的诗卷在灯前看,诗读完了灯也快灭了而天还没有亮。
看诗看到眼睛痛,熄灭了灯还在黑暗中坐着,逆风吹着浪花拍打着小船。

注释


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
把:拿。
残:残留,也可指剩下不多。
犹:还。闇(àn):同“暗”。一作“暗”。
逆风:迎风,顶风,与顺风相对。

参考资料:

1、吴大奎 马秀娟 .元稹白居易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203-204 .

赏析

  这首小诗,字面上“读君诗”,主题是“忆斯人”,又由“斯人”的遭际飘零,转见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境一转一深,一深一痛。“眼痛灭灯犹暗坐”,已经读了大半夜了,天也快要亮了,诗人还要“暗坐”,不肯就寝。读者自然而然要想到:由于想念微之,更想起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因而,满腔汹涌澎湃的感情,使得他无法安枕。此刻,他兀坐在一个小船内。船下江中,不断翻卷起狂风巨浪;心头眼底,像突然展现一幅大千世界色彩黯淡的画图。这风浪,变成了“逆风吹浪打船声”;这是一幅富有象征意义的画图,悲中见愤,熔公义私情于一炉,感情复杂,容量极大。

  凄苦,是这首小诗的基调。这种凄苦之情,通过“灯残”、“诗尽”、“眼痛”、“暗坐”这些词语所展示的环境、氛围、色彩,已经渲染得十分浓烈了,对读者形成一种沉重的压力。到“眼痛灭灯犹暗坐”,压力简直大到了超过人所能忍受的程度。突然又传来一阵阵“逆风吹浪打船声”,像塞马悲鸣,胡笳呜咽,一起卷入读者的耳里、心中。这声音里,充满了悲愤不平的感情。读诗至此,自然要坐立不安,像韩愈听颖师鼓琴时那样:“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了。诗的前三句蓄势,于叙事中抒情;后一句才哗然打开感情的闸门,让激浪涡流咆哮奔鸣而下,让乐曲终止在最强音上,收到了“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最强烈的音乐效果。

  这首小诗在音律上还有另一个特点。向来,诗家最忌“犯复”,即一诗中不宜用重复的字,小诗尤其如此。这首绝句,却一反故常,四句中三用“灯”字。但是,此诗读起来,丝毫不感重复,只觉得较之常作更为自然流泻。原来,诗人以这个灯字作为一根穿起一串明珠的彩线,在节律上形成一句紧连一句的效果,使感情层层加深:掌灯夜读,足见思念之切;读至灯残,说明思念之久;灭灯暗坐,表明思念之深之苦。音节蝉连,委婉曲折,如金蛇盘旋而下,加强了表达的力量。

参考资料:

1、赖汉屏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95-896 .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的诗文(2835篇)

随机看看

送毛真人还龙虎山

手绾银章主秘祠,翩然归去忽如遗。麈湖龙井云间上,凤曲鸾歌月下吹。

香逐蘅薇深更入,气交梨枣静偏宜。南屏风雨平坡雪,争似山中梦觉时。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

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临锦屏。
涉江亲到锦屏上,却望城郭如丹青。
虚堂奉祠子杜子,眉宇高寒照江水。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
山川寂寞客子迷,草木摇落壮士悲。
文章垂世自一事,忠义凛凛令人思。
夜归沙头雨如注,北风吹船横半渡。
亦知此老愤未平,万窍争号泄悲怒。

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四 冬白纻

氍毹匝地朱复殷,鸣环顾步何姗姗。文犀约臂辟重寒,含声未吐气若兰,左顾右盼生光澜。

堂上清歌林外啭,积雪遥光凝玉面。双心一意俱回旋,百媚邀君流一眄,千秋万岁非所羡。

忆馀杭十首 其十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吴下同年会诗

雁塔从游叹久违,盍簪话旧一何稀。
鹏程暂驻皇华重,鱼队欣逢渌水依。
诗倡珠玑跳月峡,酒行杯斝湿春晖。
吴门盛事彰施了,两两台星挟诏飞。

过彭蠡湖

挂帆彭蠡即湖东,回首经过四望空。万顷寒光飞鸟外,千溪月色钓鱼中。

长虹倒映天河水,远浪横吹夜岳风。闻说洞庭还浩浩,赤沙青草不能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