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岑参

过燕支寄杜位

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
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

注释

译文


燕支山西面的酒泉道上,北风刮起狂沙,卷起白草。
那长安城在那遥远的日光边,我怀念你却无法相见,这种相思令我衰老。

注释


燕支:山名,又名焉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杜位:杜甫的堂弟,李林甫的女婿,曾任考功郎中、湖州刺史。
酒泉:郡名,即肃州,今甘肃酒泉。
白草:边塞所长之牧草。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7页

赏析

  此诗前两句“燕支山西酒泉道,北风吹沙卷白草”,极言塞外荒凉、酷虐的环境,极富塞外色彩,“燕支”“酒泉”,以西域的地名入诗,一望而知是北地边陲一带;“北风”“沙”“白草”,以特殊地域的自然景物入诗,给全诗罩上了一层沙海气息;“吹”“卷”,以独有的狂虐气势入诗,更给全诗贯注了一股粗犷的沙漠的血液。后两句“长安遥在日光边,忆君不见令人老”,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以“长安”与“日光”相比,暗用了晋明帝的典故。据《初学记》卷一引刘劭《幼童传》记载:明皇帝讳绍,字道畿,元皇帝长子也。幼而聪哲,为元帝所宠异。年数岁,尝坐置膝前,属长安使来,因问帝曰:“汝谓日与长安孰远?”对曰:“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又问之。对曰:“日近。”元帝失色,问何以异昨日之言。”对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是以知近。”帝大悦。结句还可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中找到影子。如此用典无碍表达,更增诗句的人文气息。

  全诗表达的感情虽极为普通,但表达方式却独具特色。以自己所处环境开篇,有一种向友人描述自己生活状况的意思,同时又意指自己在这苍凉、萧索的环境中,十分孤独,因而更加怀念友人,怀念那共处的美好时光;随即的直抒胸臆即是印证了这一意境。抒情中又有对典故的运用,且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更见诗人笔力之深厚。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7页

岑参

[唐代]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岑参的诗文(420篇)

其他诗文

三江祠戏赠二首 其一

三江口头日欲晡,三江女儿自当垆。今朝南浦送郎去,望断东风樯上乌。

渔家傲

闻道西洲梅已放。几时乘兴同寻访。稚子携壶翁策杖。徐徐往。青山绿水皆堪赏。
满月当空川晃晃。却呼艇子摇双桨。几阵浓香新酝酿。波溶漾。宛然身在西湖上。

癸未元日舍弟五旬余羁官京师莫能举一觞也

犹记髫年把抱时,相看忽已鬓俱丝。八千里路缄鱼阔,五十春光隙马驰。

鸿雁只知遵渚乐,鹡鸰长有在原思。何缘缩地天南去,烂熳花前共一卮。

汾阴十首

秉险成德,敏树宣功。
应变审谪,神力无穷。
沈潜刚克,流谦示中。
洁兹奠献,妙物玄通。

葫芦颂

大葫芦乾枯,小葫芦行酤。
一居金仙宅,一往黄公垆。
有此通大道,无此令人老。
不问恶与好,两葫芦俱倒。

刈园诗为竺秀才作

朝从园中去,暮从园中归。
园中何所有,杂草青离离。
刈多还渐稀。岂忧筐筥频,
要使牛羊肥。但放刈手缓,
勿伤兰与葵。葵高叶难护,
兰弱根易萎。惟彼恶草种,
刈尽转蕃滋。此理不可诘,
此语令人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