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崔峒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分类标签:抒情愁绪

赏析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据《唐诗纪事》及崔峒朋友们的诗文记载,崔曾登进士第,大历中任拾遗、补阙等职,后因事贬为潞府(治所在今山西襄垣县北)功曹,终被贬于州刺史,卒于贞元中期。从诗的作年和诗中语气来考察,这首诗可能即作于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且诗人所居之地又远离朝廷,因而诗的上句说数年来漂泊江湖,摒弃做官的虚名,下句“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意思说自己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金圣叹批曰:“‘遂’字妙!妙!言亦既宽然有余,更无欠缺也。不知何一日何一故又要献书,遂又生出无数不称情”(《金圣叹选批唐诗》卷之四上)以“遂”字为中心解这两句诗,一语中地。下一联具体描写潇洒的生活:“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云外”,即指世俗之外,宦海之外,此指诗人现居的闲散之地,此联诗人自述一切率意而为,有时逢寺即宿,有时日落西山,无事时沿江漫行。这两句颇似司空曙《江村即事》中“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一联的意趣。

  颈联归结到寄韦李本意。“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上句陶潜指李明府,陶曾为彭泽令,故以陶比李,下句庾亮指韦应物。陶渊明既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李又是崔峒友人,从那首《赠同官李明府》中“流水声中视公事,寒山影里见人家”的句子,可以看出李明府也是一位胸怀磊落的人物;庾亮为晋朝太尉,《晋书》卷七十三载:亮都督江荆六州军事,镇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共登南楼,亮至,将起避,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便据胡床啸咏,其坦率多类此。”“楼中对月”疑写此事。韦应物为大历、贞元间著名山水诗人,性格清雅闲静,诗风恬淡,亦非追求功名利禄者。崔峒以两位清雅疏放的古人,比喻两位同样雅洁的今人,说他们做官,不说政绩怎样,而说看花、对月,这样写主要是对他们“吏隐”生活的向往,同时稍露自伤不遇之情。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尾联转入满腹牢骚不平,诗人向两位朋友诉苦:我不远万里,到京城献书,谁知“君之门兮九重”,一片赤诚,难以上达天听,不为君知。这两句并不是“悔献书”,他对献书毫不悔恨,只是怨自己运气不好,怨君王深居禁中,不能赏识自己的才干,使得他不能象韦苏州和李明府那样,既能当官,又过着“潇洒送日月”的生活。“十才子”诗中常交织着“仕”与“隐”的矛盾。他们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最惬意的莫过于“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这样吏、隐两全的生活,崔峒因未得到这种“待遇”而产生怨恨,不过,他的“怨”,是“怨而不怒”,合乎中庸之道的。崔峒的友人王烈有一首《酬崔峒》诗,对他的矛盾心理写得很形象具体:“狥旬世甘长往,逢时忝一官。欲朝青琐去,羞向白云看。荣宠无心易,艰危抗节难”。

  崔峒的诗全国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被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这首诗,意象高华,投赠之意,怨愤之情,出以雅正之笔,为崔诗中的佳作。

崔峒

[唐代]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崔峒的诗文(47篇)

其他诗文

点绛唇·玉宇沈沈

玉宇沈沈,绿窗珠户还相□。碧池回绕。全似蓬莱岛。今夕笙歌,两两云鬟小。炉烟袅。寿觞倾倒。长愿朱颜好。

寿李悦斋五首和三劳使尹使君韵

宇县风尘暗,军需色目繁。
时机宁我待,心事向谁论。
膻聚虮争慕,泉深骥渴奔。
非公能借箸,猛虱恐徒扪。

阮郎归 书锦

画帘卷起郁金堂,弄影过回廊。宫袍新打内家香,当时解佩郎。

刘桃枝

刘桃枝,信力士,所为如此事。永安耶,铁笼死。平秦耶,露车死。

赵郡耶,雀离死。大明宫里呼家家,肠肥腊满悲琅琊。

桃枝桃枝技还绝,飞向青天斩明月。刘桃枝,慎勿过。

君如鸺鹠见者祸,呜呼尔首何时堕。

沈石田与吴心远游罨画溪灯下作画题诗为别石田没而文衡山添一舟貌二公于中今心远亦没矣见画感兴次韵

石田逍遥心远逸,携手共作清溪游。风吹柳条映沙白,水涵舟楫兼天浮。

画中谁为石田老,潇洒纶巾欹白头。心远飘然若仙俦,意气已觉凌丹邱。

惜今二老不复作,空使感叹临长流。赖有衡山补遗墨,清溪明月至今留。

春日山居好十首 其六

春日山居好,西湖乐事非。青黄虽未接,红紫自交辉。

酒在何忧死,诗成可疗饥。典书犹可醉,何必有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