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杜甫

促织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注释

译文


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注释


促织:又叫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哀音:哀婉的声音。
稳:安。
亲:近。
得:能够。
放妻: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丝:弦乐器。
管:管乐器。
感激:感动,激发。
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呜声。

参考资料:

1、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5-286 2、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5-177

赏析

  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起句正面点明促织,以“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辞上构成两对‘‘互文”。就是说: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呜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这种“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两层意思抒写了交互着的四层意思,能收到言简意缘的效果,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最后两句以“悲丝”、“急管”同促织的啼叫相比较,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不受礼俗影响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任何乐器的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愁苦之情。

参考资料:

1、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5-177

杜甫

[唐代]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杜甫的诗文(1247篇)

随机看看

戏题秉叔燕月之什(二首)

一饮琼浆骨不尘,五陵才子笔通神。
帘前队队红妆坐,谁识当年姓沈人。

卜算子 屈沱女媭捣衣处

楚甸晚萧萧,橘柚寒无际。断续清砧断续猿,实下三声泪。

宿社祭斋宫与张野夫廨舍为邻信笔代简

经时不见小于湖,已觉心源少辘轳。漫道斋宫邻廨宇,何殊弱水隔蓬壶。

清谈每想追前辈,快睹何从换故吾。大阮端忧更堪忆,平安曾得近书无。

将使有诗许移厨双溪次其韵

莫春天气渐清和,枝上红稀地上多。
惟有松筠四时好,风枝雨叶绿婆娑。

扫花游 题罗镜泉“琼台梦月图”

枕函睡蝶,化瘦影飞来,晚凉琼岛。乱山翠绕。记当年倦旅,石梁慵眺。

梦入天台,不辨云深路窈。镜波照、正月满兔辉,风露寒峭。

芳事知未了。有洞开桃花,对人含笑。佩环韵悄。听霓裳夜咏,玉真归早。

怨煞溪流,暗促霜华鬓老。卧游到。问苍苔、可留鸿爪。

宰馀姚道咏上虞山水二首 其二

山自南来崇地位,水从东去泳江流。徘徊四顾情何限,直欲于中构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