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杜牧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 著 吴兆基 编.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 2、蘅塘退士 著 金性尧 编.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 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

赏析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 2、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04-805

赏析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04-805

杜牧

[唐代]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文(477篇)

猜你喜欢

鸭头绿 钱塘怀古 辍耕录卷十四

静中看。记昔日淮山隐隐,宛若虎踞龙盘。下樊襄、指挥湘汉,鞭云骑、围绕江干。势不成三,时当混一,过唐之数不为难。陈桥驿、孤儿寡妇,久假当还。挂征帆、龙舟催发,紫宸初卷朝班。禁庭空、土花晕碧,辇路悄、呵喝声乾。纵余得西湖风景,花柳亦凋残。去国三千,游仙一梦,依然天淡夕阳间。昨宵也、一轮明月,还照临安。

次韵坦夫见惠长句

温风撩人随处去,欲如膻羊蚁旋慕。
落英马前高下飞,牵挽忽与樽酒遇。
令行如水万夫长,倾盖不减平生故。
素方成缁面黧黑,笑说尘沙工点污。
王事贤劳尚有诗,自卷溪藤染霜兔。
桃李清阴坐未移,走送雄篇疲健步。
张侯先不露文章,十年深深豹藏雾。
欻来听讼小棠阴,千里鸣弦舞韶濩。
我名最落诸人後,顿使漂山由众喣。
伐木丁丁愧友声,食蘋呦呦怀野聚。
谷阳旧垒一片春,勤我引领西南傃。
遥知红紫能乱眼,锦衾作梦高唐赋。
简书留句四十里,梦魂明月识归路。
公才富比沧海宫,明珠珊瑚凡几库。
惠连冢上麦纤纤,喜公犹得春草句。
明朝折柳作马箠,想见杯盘咄嗟具。
风光暂来不供翫,大似横塘过飞鹜。
瓮面浮蛆暖更多,气味烦公卒调护。
树头树底劝提壶,南冈北冈教脱袴。
春衣可著惬醉眠,急觞催传莫论数。

留题滴翠轩

城中买地论黄金,种得琅玕欲千尺。月临闲砌白烟生,雾入空林翠光滴。

长房骑杖龙一枝,子晋吹笙凤双翼。曾过门外回酒船,洞庭水深楚山碧。

题汪氏插梅图卷后

插梅元无梅,春风从何来。
菀菀高树起,灿灿繁花开。
向来孤山老,锄云亲自栽。
宁知岁年晚,更受雪霜摧。
用意不食实,无心或成材。
天工未易窥,人力胡为哉。
掩卷既三叹,今古宁独梅。
终恐事偶然,愿君更深培。

荷花词,次韵周伯温参政四首 其二

少年惯服白朱砂,养得容颜故似霞。生长六桥杨柳岸,不知湖水是侬家。

苏才翁挽辞二首

翰墨随谈啸,风流在弟兄。
浮名同逆旅,壮志负平生。
使节何年去,丧车故老迎。
悠悠京口外,落日照铭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