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杜牧

南陵道中 / 寄远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分类标签:写景抒情孤独

翻译

译文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
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注释


南陵:唐县名,在今安徽省繁昌县西。
客:作者自指。孤迥:指孤单。

参考资料:

1、吴鸥 等 .杜牧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07 . 2、乔力 .唐诗精华分卷 .北京 :朝华出版社 ,1991 . 3、贺新辉 .唐诗精品鉴赏辞典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

赏析

  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835-840)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至于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像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但无论是闲眺还是望归,对旅人都会有所触动而引起各种不同的联想。在这里,“红袖凭江楼”的形象内涵的不确定,恰恰为联想的丰富、诗味的隽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似乎告诉读者,在一定条件下,艺术形象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相反地还是一种优点,因为它使诗的意境变得更富含蕴、更为浑融而耐人寻味,读者也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当然,这种不确定仍然离不开“客心孤迥”这样一个特定的情景,因此尽管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联想体味,但总的方向是大体相近的。这正是艺术的丰富与杂乱、含蓄与晦涩的一个重要区别。

参考资料:

1、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095-1096 .

杜牧

[唐代]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文(477篇)

猜你喜欢

长命洲

如何长命作洲名,梁武当时此放生。
鹅鸭成群如市肆,鸡豚无数似屯营。
岂知半被狸奴食,宁免私为鹤户烹。
不杀自然能不放,却将实祸博虚声。

赠明卿周君赴衡府伴读

去年遇君淮水北,今日见君江水南。江淮渺渺波浪阔,道路修阻愁人深。

清秋天高一雁征,公子独曳长裾行。会见玉门称乐善,梁园赋雪风泠泠。

次章房陵韵四首

章子五车读,诗外未一施。
清篇忽见属,了不计吾谁。
投暗率如此,世路宜暮迟。
独无牙旷手,并坐弦君诗。

卫河四首

人家半侵河,屋后晒渔网。
夜深唤小妇,篝灯听波响。

跋林和靖手书所作三十聊

唐人作诗先作聊,一聊一句名几年。
后来作者如崩川,去年百里无洄沿。
又如商鞅坏井田,夷封沟洫开陌阡。
吟哦一变成号颠,秦张功甫出此编。
我读未竟心犁然,借归手抄家自傅。
藏之箧笥待后贤,庶万有一唐风还。

谢云仙老人皆用古语起 其二

湘中老人读黄老,手撷金光玉芝草。他年谒帝何所征,一点苍梧紫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