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杜牧

念昔游三首

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
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羽林枪。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分类标签:地方写景抒怀

赏析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作者十年浪迹江南,不受拘束的生活。漫长的生涯中,诗人只突出了一个“自献自为酬”的场面。两个“自”字,把他那种自斟自饮,自得其乐,独往独来,不受拘束,飘然于绳检之外的神态勾画出来了。这神态貌似潇洒自得,实际上隐约地透露出不合时宜的愤世之感。

  诗的后两句正面写到“念昔游”的“游”字上,但是并没有具体描写江南的景色。“秋山春雨”只是对江南景色一般的概括性的勾勒,然而爽朗的秋山和连绵的春雨也颇富于江南景致的特征。“春”、“秋”二字连用,同前面的“十载”相呼应,暗示出飘泊江南时日之久。诗人寄情山水,徜徉在旖旎风光之中,兴会所致,不免吟诗遣兴。写游踪又突出江南的寺院,正如作者在《江南春绝句》中所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风光尤胜之故。“倚楼”关切吟诗。“倚遍江南寺寺楼”,并烘托出游历的地域之广,也即是时间之长,又回应开头“十载”。

  诗人到处游山玩水,看来似乎悠然自在,内心却十分苦闷。这首忆昔诗,重点不在追述游历之地的景致,而是借此抒发内心的情绪。愈是把自己写得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而且是年复一年,无处不去,就愈显示出他的百无聊赖和无可奈何。诗中没有一处正面发泄牢骚,而又处处让读者感到有一股怨气,妙就妙在这“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上面。

  第二首诗在《会稽掇英总集》中在《宿云门寺》。此诗记叙作者游云门寺的经历。不是云门寺外的猛雨,杜牧待不住,不会宿寺过夜的,大约在近侍郊宫的时候,也逢见过大雨,就联想到羽林军士又直又长又亮的矛枪。

  第三首诗开门见山,提到李白在水西寺题诗一事。李白《游水西简郑明府》诗中云:“清湍鸣回溪,绿竹绕飞阁;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描写了这一山寺佳境。杜牧将此佳境凝炼为“古木回岩楼阁风”,正抓住了水西寺的特点:横跨两山的建筑,用阁道相连,四周皆是苍翠的古树、绿竹,凌空的楼阁之中,山风习习。多么美妙的风光!

  李白一生坎坷蹭蹬,长期浪迹江湖,寄情山水。杜牧此时不但与李白的境遇相仿,而且心绪也有些相似。李白身临佳境曰“幽客时憩泊”;杜牧面对胜景曰“半醒半醉游三日”,都是想把政治上失意后的苦闷消释在可以令人忘忧的美景之中。三、四句合起来,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在蒙蒙的雨雾中,山花盛开,红白相间,幽香扑鼻;似醉若醒的诗人,漫步在这一带有浓烈的自然野趣的景色之中,显得多么陶然自得。

  此诗二、四两句写景既雄峻清爽,又纤丽典雅。诗人是完全沉醉在这如画的山景里了吗?还是借大自然的景致来荡涤自己胸中之块垒呢?也许两者都有,不必强解。

参考资料:

1、唐永德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2-1063

杜牧

[唐代]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文(477篇)

随机看看

乌栖曲 其三

绣罗作帐玉为屏,流苏结带兰蕙馨。莫教窗下寒鸡叫,只恐匆匆梦惊觉。

酬乐天见寄

三千里外巴蛇穴,四十年来司马官。瘴色满身治不尽,
疮痕刮骨洗应难。常甘人向衰容薄,独讶君将旧眼看。
前日诗中高盖字,至今唇舌遍长安。

次韵蒋夔寒夜见过

都城广大漫如天,旅人骚屑谁与欢。
北风号怒屋无瓦,夜气凝冽冰生盘。
雪声旋下白玉片,灯花暗结丹砂丸。
叩门剥啄惊客至,吹火仓卒怜君寒。
明时未省朋遗弃,高论自笑终汗漫。
识君太学嗟岁久,至今客舍犹泥蟠。
正如憔悴入笼鹤,坐见摧落凌风翰。
明朝尚肯过吾饮,有酒不尽行将酸。

题陈文璧琼林醉归图二首 其二

帽压宫花照眼新,东风浑胜曲江春。醉中记得归时路,丹凤楼头月似银。

抵里后寄留都诸同志

微雨莺声御柳新,飞花流水曲江春。君王许作归田计,文字难为造福神。

东国怀思空近日,北堂称寿慰慈亲。大罗天上分明在,一觉游仙梦未真。

郭家洲

携儿上绝岸,微径步蒙密。
人稀鸟乌乐,老屋几百室。
荒凉郭家洲,篱落映残日。
问俗得周旋,应门颇仓卒。
兴衰今昔殊,郭姓尚十七。
邻里阙盐茗,翁姬仅盥栉。
共说频岁歉,平陆江浪没。
场圃或潭洞,椽栱行螾蛭。
去秋微收尔,樵采取黔突。
接耳多乐郊,一去恐两失。
吾邦有杜母,抚我不待乞。
蠲租桑柘在,休役孙子佚。
意使流殍无,宁后仓{广仓}实。
官今浔阳来,吏师那容失。
书绅拜此赐,知我佐郡绂。
古来裨肉食,多自萏蕘出。
必若穷吏道,孰先究民疾。
剥肤快目前,吾固笑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