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李白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注释

译文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注释
子夜吴歌:六朝乐府吴声歌曲。《唐书·乐志》:“《子夜吴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乐府解题》:“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李白的《子夜吴歌》也是分咏四季,这是第三首《秋歌》。并由原来的五言四句扩展为五言六句。
镜湖:一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东南。
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若耶: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境内。溪旁旧有浣纱石古迹,相传西施浣纱于此,故又名“浣纱溪”。
回舟不待月:指西施离去之速,就在回舟的时候,月亮尚未出来,就被带邀而去了。这是夸饰的修辞手法。

赏析

  这首诗讲的是西施若耶采莲的故事。

  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著一“隘”字而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西施咏》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参考资料:

1、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38-341 2、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2-254

李白

[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的诗文(1140篇)

更多

仲家浅阻雨

昔贤能负米,而我独离亲。况对孤篷雨,因怜万里身。

天低鸿雁远,江冷菊花新。自叹羁栖者,年年此问津。

读乌符观碑刻无上宫访蒋晖诗四首 其二 闻钱与谦报寄锡山同年华文光

惊风落春昼,塌然发长叹。夫岂为所私,天地储精难。

流赋亦能几,至宝轻摧残。吴娃擅殊态,野鹤旋高寒。

如何晋代风,欲向虞廷安。秉心日不足,纵步入崄艰。

雌黄重暧昧,归流实无端。所以君子儒,砥砺不少刊。

天工谅疏宥,自濯犹足看。南山有周处,名迹昭青汗。

长安初月 其二

青楼狭邪妇,秦月照眉鸦。荡子嫖姚幕,寒霜作鬓花。

功成万户赏,莫向枕边誇。西去金张里,生来将相家。

锦带佩吴钩

带剑谁家子,春朝紫陌游。结边霞聚锦,悬处月随钩。
彩缕回文出,雄芒练影浮。叶依花里艳,霜向锷中秋。
的皪宜骢马,斓斒映绮裘。应须待报国,一刎月支头。

赠梅

花蒙腊雪袁安卧,影落寒江正则魂。
忽见江南春信息,谁教驿使到夔门。

别离情所钟十二章章四句送定叟弟之官严陵

严之水沦漪,其山复苍苍。
子陵钓游地,草木有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