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李忱

瀑布联句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黄檗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李忱
分类标签:瀑布托物言志

注释

①出身:此指出处。瀑布由山岩高处泻落,出身自然极高。
②作波涛:谓掀起波涛。此处当有一个渐进过程:瀑布注成溪流,溪流汇成江河,江河入海,掀起波涛。

赏析

  此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庚溪诗话》,“唐宣宗微时,以武宗忌之,遁迹为僧。一日游方,遇黄檗禅师(按:据《佛祖统纪》应为香严闲禅师。因宣宗上庐山时黄檗在海昌,不可能联句)同行,因观瀑布。黄檗曰:‘我咏此得一联,而下韵不接。’宣宗曰:‘当为续成之。’(以下联句从略)其后宣宗竟践位,志先见于此诗矣。”可见,禅师作前两句,有暗射宣宗当时处境用意;宣宗续后两句,则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为的情怀。这样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绘了冲决一切、气势磅礴的瀑布的艺术形象,富有激情,读来使人激奋,受到鼓舞,故也竟能为农民革命领袖冯云山所喜爱。艺术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这也是一个显例。

  此诗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涓涓细流,腾石注涧,逐渐汇集为巨大山泉,在经历“千岩万壑”的艰险后,它终于到达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壮观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字有强烈拟人化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可与《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艰难能锤炼伟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隐含这样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令人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感,却又不能窥见其“出处”。惟有从远处望去,“遥看瀑布挂前川”时,才知道它来自云烟缭绕的峰顶。第二句着重表现瀑布气象的高远,寓有人的凌云壮志,又含有慧眼识英雄的意味。“出处高”则取势远,暗逗后文“终归大海”之意。

  写瀑布经历不凡和气象高远,刻画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时酝足豪情,为后两句充分蓄势。第三句忽然说到“溪涧”,照应第一句的“千岩万壑”,在诗情上是小小的回旋。当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它心向大海,不断开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为崖前瀑布,而且最终要东归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冲决的力量。“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表现出一往无前的信心和决心。“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从“留”、“归”等字可以体味结尾两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联想到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豪情壮怀。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李忱

[唐代]
唐宣宗李忱(810年冬月十二-859年),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847年—859年在位,未算武周政权),初名李怡,初封光王。武宗死后,以皇太叔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在位13年。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李忱的诗文(9篇)

更多

丹桂再开对酒

丹桂何堪急雨催,清香不肯逐蒿莱。
却庆念我轻年待,借得余霞为再开。

菩萨蛮 端午日咏盆中菊

薰风殿阁樱桃节。碧纱窗下沈擅爇。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舟发五羊往江门途中有怀

以予迂且诞,书剑作良图。逐世方迷路,怀贤此问途。

岸回平楚合,江阔晚帆孤。可叹无闻者,东南一竖儒。

度侄从事行亲迎之礼于傅氏朋旧各赋诗赠别老叔虽凄凉阮巷老大谢家可无数语以饯行色

晓露沁桃脸,东风摇柳丝。小雨敛香尘,山川发华滋。

今晨天气新,满路春融怡。祖饯宾从欢,喧哗车马驰。

问云何为者,吾子有所之。所之道匪遥,求友贵及时。

婚姻古则然,制礼今或亏。琴瑟因好合,蘋蘩尤谨持。

择耦得贤柔,令淑全妇仪。岂但荣己身,实将慰母慈。

冰翁君子儒,材术世吏师。听讼鉴烛物,明不差毫釐。

子既获晤承,朝夕广见知。士生三日别,犹以刮目为。

此行谅经月,归计春仲期。非吴下阿蒙,行可验措施。

心广体自胖,勿溺小智私。门户要人兴,责望夙所蕲。

庙见事唯谨,遄迈毋或迟。语直殆逆耳,愿当深致思。

御赐批点五经有感而作

旅馆银缸夜点批,丹毫欲下意迟迟。禹谟蕴奥宁无惑,盘诰声牙定有疑。

玉润怜渠端可拟,冰清愧我老难期。此中正是朝天路,要在青春进步时。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 其六

朝回清坐广文毡,病起閒逃苏晋禅。了彻六尘成梦觉,迩来三月已无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