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李贺

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
分类标签:江南写景山水

注释

译文


绿雾从江中清凉的波涛中升起,天上红霞重叠,像高峻的山峰。
河边的云,水面的风,都像从老竹林里生出,洲渚暮色茫茫,众多蒲帆连成一片,不甚分明。
鲈鱼千头醇酒百斛尽情享用,酒醉卧地,斜视着南山的绿影。
信口唱支吴歌越曲,还未唱完——江月如圆玉,已在东方冉冉上升。

注释


江南弄:乐府诗清商曲辞题名。《乐府解题》说:“江南古辞,盖美芳晨丽景,嬉游得时。”
绿雾:青茫茫的雾气。团雾从碧绿的江波中升起,故称“绿雾”。宋苏轼《寿星院寒碧轩》诗:“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凉波:清凉的水面。宋晏殊《浣溪沙》词:“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阑干影入凉波。”
叠巘(yǎn):本指层叠的山峦。南朝宋谢灵运《晚出西射堂》诗:“连障叠巘崿,青翠杳深沉。”此形容晚霞。嵯峨(cuó é):山峰高峻貌。
“水风”句:言竹木与江水相连,仿佛风和云都是从竹林中生出来的。
“渚暝”句:写黄昏时渡口众多的帆船相连成片,如一幅图画。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暝:昏暗。蒲帆:指用蒲草织成的船帆。
鲈(lú)鱼:一种味道鲜美的鱼。江南鲈鱼自魏晋以来就为人所珍视。百斛(hú):泛指多斛。斛:量具名。古以十斗为斛,南宋末改为五斗。
酒中倒卧:饮酒中间就醉倒了。酒中:指酒喝到一半。倒卧:横卧,横倒。南山绿:此用陶渊明《饮酒》诗“悠然见南山”之意。
吴歈(yú)越吟:指江南地方歌曲。吴歈:即吴歌。越吟:越歌。左思《吴都赋》:“荆艳楚舞,吴歈越吟。”
贴寒玉:喻初升之月映在江面上。寒玉:比喻清冷雅洁的东西,此喻月。宋吕渭老《念奴娇·赠希文宠姬》词:“暮云收尽,霁霞明高拥一轮寒玉。”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5-186

赏析

  此诗以夕阳黄昏的江天为观察点,敏锐地捕捉了大自然昼夜转换之际奇妙的景观。诗的一、二两句描绘出一幅壮美的图画,此时太阳刚好落山,平静的江面上,水气不断蒸发积聚,飘浮弥漫,使湛绿的江水更绿更暗,加上光线折射,成为一片朦胧的“绿雾”,向远处延伸。天西边,残余的阳光从地平线后面射入室中,将云彩照亮,形状是由宽而窄,向高处耸起,仿佛无数重叠的峰峦;颜色是浓紫鲜红,光怪陆离,大自然在如此广阔的范围急遽地变幻出奇异的景象,场面是伟大而壮观的。红的晚霞与绿的江水分割了整个画面,形成上红下绿异常饱满的两大色块。红与绿是两种互补的色彩,在一幅画面中交相辉映,显得酣畅淋漓。两句诗用了五个形容词,“绿雾”、“凉波”,状物十分形象,尤其第二句,“巘”比喻云霞,又连用“叠”、“红”、“嵯峨”三个形容词对其形状、色彩加以修饰,给人以无比丰富的视觉感受。与此诗相似的,有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吴融《江行》:“霞低水远碧翻红,一棹无边落照中。”两人写出了江水瞬息变化的奇丽景象,而场面的壮观似均不及李贺此诗。

  三、四两句,对江上景物作细节的描写。风云随处皆有,因与江水相关,故称“水风浦云”。“生老竹”与前面“起凉波”句子形式完全一样,但前面所写是事实,这儿只是一种印象。李肇《国史补》下说:“杨子、钱塘二江者,则乘两潮发樛,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傍晚天气转凉,而竹林给人的感觉是清寒的,所以说水上的微风,岸边的云霭,仿佛是从竹林里生出来的。天色渐暗,江中小洲笼罩在暮色苍茫之中,远望蒲帆,像是整幅一样。这里,诗人抓住主观感受上的错觉,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的某种变化,笔调相当细腻。

  五、六两句写江南人民的生活。鲈鱼是江南名产,以产于松江者最佳。《吴郡志》载:“天下之鲈两腮,惟松江之鲈四腮。”晋代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吹起,想到家乡的菰菜羹、鲈鱼脍,便弃官而归,是有关鲈鱼的著名故事。“鲈鱼千头酒百斛”,凭藉着造物无私的奉献,南人过着富足安稳的日子。薄暮之中,酒半醉卧,苍翠的山峦宛然在目,非常悠闲自得。

  最后两句,承五、六两句,谓人们在青山绿水之间,酒醉兴浓,不禁唱起歌来。“醉里吴音相媚好”(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这在生长于北方的诗人听来,一定很有情味。吟唱未终,不觉圆月已从江面升起,此情此景,物我俱化而难分彼此了。“江上团团贴寒玉”句,描写极为精确,“团团”指月轮的形状,“寒”指感觉,“玉”喻质地与颜色,着一“贴”字,形容月亮如同明玉粘附、镶嵌在天幕上。李贺写诗,很少用白描手法,而是借助想象强调事物多方面的性质,使画面变得更鲜明、凸出,具有立体的感觉。此句与孟浩然《宿建德江》中“江清月近人”对读,一则极力描摹,一则淡中有味,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情调。

  此诗从开头的江中绿雾到结尾的江上寒月,以江水为中心展开了一幅长的画卷,红霞与江水相接,远山是江边所见,南人在江畔宴饮,吃的是江中之鲈,水风浦云,洲诸蒲帆,无一不与江水相关。诗中景物颇为繁复,层次却十分清晰,时间上,从夕阳西坠至明月东升是一条线索。与此相关,一是气温降低,先说凉波、水风,又说寒玉,感觉越来越清楚。一是光线减弱,看天上红霞是鲜明的,看水中蒲帆已不甚分明,到月亮升起的时候,地上景物更模糊了。结构上,前四句描写景物,是第一条线;后四句叙述人事,是第二条线,但此时第一条线并未中断,而是若隐若显,起着照应与陪衬的作用,如第六句出现南山的景致,七、八两句写吟唱未终,江月照人,人与景融合为一,两条线索被巧妙地结合起来。黎简说:“昌谷于章法每不大理会,然亦有井然者,须细心寻绎始见。”(《李长吉集评》)此诗正是如此。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5-186

李贺

[唐代]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李贺的诗文(238篇)

随机看看

扬州被召著作佐郎自金山回阻冰效退之陆浑山

二年官扬犹一炊,丞聋毋害守不讥。
帝知无功呼返之,具舟从江民不知。
道傍愚叟为涕洟,岂无爱人如尔为。
我谢叟归视汝儿,风号鸿潦水涸陂。
冰塞川船不可移,白蜺横野光逶迤。
寒威上射小日规,旦行一里方午维。
十日系野儿啼饥,中无载盗过不窥。
官令十夫为操椎,耶许相力哀复疲。
我笑遣夫是安施,霜不杀草圣所欷。
岁十一月冰固宜,逆天进亦不可几。
为儿搏饭儿安嬉,宁三月暖犹流凘。

送惠南归

去年大儿别我归,钱唐江上秋云飞。今年小儿辞我去,离亭黄叶燕山路。

人生百岁石火光,何堪别离苦断肠。蚁穴荣枯祗瞬息,蜗角胜名才毫芒。

胡为天涯更海角,山鸟野猿俱笑错。清风明月归去来,白饭黄齑苦不恶。

眼中太华与黄河,酒后耳热还高歌。一瓢一笠春雨里,笑倒道旁春梦婆。

谢淮东漕虞寿老宝文察院寄诗二首

诗吸三江卷五湖,雕琼为句字为珠。
前身谢守吟澄练,今代世南行秘书。
獬豸峨冠久尘醭,星辰听履郎须臾。
夜来飞入东园去,梦里分明觉後虚。

四月十日儿子翱来凤阳留一月遣归因令早营草

老病不得归,独处长戚戚。
二子江南来,眼暗初未识。
生常戒垂堂,肌肉如雪白。
一月长途间,海风吹尽黑。
买酒为相劳,问答向中夕。
迢迢汉阳簿,春来断消息。
阿宣在母旁,颇知工翰墨。
艰难且拨弃,顿使沈忧释。
所愧无定居,百岁半为客。
经营须及早,尚爱龙湫僻。
况近读书台,云销四山碧。
泉深出丹砂,地冷多琥珀。
既非匡世资,庶遂陶阮逸。
良辰戒僮仆,匆匆又南北。
五月方郁蒸,日气成霞赤。
出入非所宜,川陆慎所历。
惜别岂无泪,向汝难再滴。
秋江有鲈鱼,当挂吴淞席。

京口晓望

万户沈苍霭,鸣鸡出翠微。江声自流转,秋色静依稀。

海日千峰出,吴船一棹飞。东南形胜地,萧爽有余晖。

别自栽小树

去年今日栽,临去见花开。好住守空院,夜间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