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林杰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参考资料:

1、毓明笠,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第212页 2、刘声锷,苗林,李农等主编,精选古诗词解读 含中小学生必背的全部古诗词,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07,第144页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资料:

1、言鼎编著,古诗文诵读,陕西旅游出版社,2007.7,第58页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毓明笠 刘卓娟主编.中学生古典诗词赏读金典: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11 :第213页

林杰

[唐代]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林杰的诗文(5篇)

随机看看

溪庵放言十首

辟疆驱名士出,穰侯怕说客来。
樗庵无一钱事,柴门作八字开。

金人捧露盘(送范东叔给事帅维扬)

下明光,违宣曲,上扬州。玉帐暖、十万貔貅。梅花照雪,月随歌吹到江头。牙樯锦缆,听雁声、夜宿瓜州。
南山客,东山妓,蒲萄酒,鹔鹴裘。占何逊、杜牧风流。琼花红叶,做珠帘、十里遨头。竹西歌吹,理新曲、人在春楼。

哭元九少府

平生志业独相知,早结云山老去期。初作学官常共宿,
晚登朝列暂同时。闲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
今日春风花满宅,入门行哭见灵帷。

罗湖八首

岁晚南游访稚川,苔封丹灶尚依然。
不知的在山中否,万一归来说内篇。

木兰花慢 其二 送芷澄供职入都,仍次前韵

仙萍红不定,分一道,海云肥。向篷背呼镫,篱腰问酒,小立江堤。

蛮溪。夜阑话雨,说京华别后尺书稀。莼菜寻驴信阻,梅花跨蝶人归。

齐天乐·三至滕王阁叠前韵

江帆屡载轻蓑到,船头互衔船尾。万舶成喧,孤踪向寂,仍觅栏杆来倚。

晴暾乍起。见几个箯舆,一行珠翠。知是谁家,自惭相遇判荣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