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李群玉

书院二小松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分类标签:咏物松树

注释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注释


秋烟:特指植物,比绿树、绿草等聚于一处,遥看之下,如堆烟。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1-1242页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或将苍松联想为飞龙,或赋贞松以比君子,这类诗篇数量不少。而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是其中富于独创性而颇具情味的一首。

  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诗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这一句,有如我国国画中的写意画,着重在表现两株小松的神韵。诗人用“幽色”的虚摹以引起人们的想象,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如果说这一句是意笔,或者说虚写,那么,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前人似乎没有这样用过;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也是李群玉的创笔,和李贺的“远望齐州九点烟”的“点”字、有同一机杼之妙。张揖《广雅》:“松多节皮,极粗厚,远望如龙鳞。”诗中的“二尺鳞”,一方面如实形容松树的外表,其中的“二尺”又照应前面的“数粒”,切定题目,不浮不泛,点明并非巨松而是“小松”。首二句,诗人扣紧题目中的“二小松”着笔,写来情味丰盈,以下就要将“二小松”置于“书院”的典型环境中来点染了。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如储光羲《石子松》诗的“冬春无异色,朝暮有清风”,如顾况《千松岭》诗的“终日吟天风,有时天籁止。问渠何旨意,恐落凡人耳”。“从此静窗闻细韵”,李群玉诗的第三句可能从前人诗句中得到过启发,但又别开生面。庭院里的两株小松,自然不会松涛澎湃,天籁高吟,而只能细韵轻送了。“细韵”一词,在小松的外表、神韵之外,又写出它特有的声音,仍然紧扣题旨,而且和“静窗”动静对照,交相映发。“琴声长伴读书人”,结句的“琴声”紧承第三句的“细韵”,并且将它具象化。“长伴读书人”,既充分地抒发了诗人对小松爱怜、赞美的情感,同时也不着痕迹地补足了题目中的“书院”二字。这样,四句诗脉络一贯,句连意圆,构成了一个新颖而和谐的艺术整体。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1-1242页

李群玉

[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李群玉的诗文(234篇)

其他诗文

饯余倅鼎叟官满东归

丙年同佐牧,相与最情亲。
乘月登楼夜,随风步屧春。
报来升转速,归去召除新。
一剑旧肝胆,持将问大钧。

晚题江馆(一作晚秋江馆书事寄姚郎中)

病寄曲江居带城,傍门孤柳一蝉鸣。澄波月上见鱼掷,
晚径叶多闻犬行。越岛夜无侵阁色,寺钟凉有隔原声。
故园尽卖休官去,潮水秋来空自平。

送赵都护赴安西

下客候旌麾,元戎复在斯。门开都护府,兵动羽林儿。
黠虏多翻覆,谋臣有别离。智同天所授,恩共日相随。
汉使开宾幕,胡笳送酒卮。风霜迎马首,雨雪事鱼丽。
上策应无战,深情属载驰。不应行万里,明主寄安危。

避暑傅氏山庄次陆学士廉伯韵

偶然携酒作郊行,才出尘中眼校明。
岁月几何新景象,河山百二旧神京。
初凉道上行人影,斜日村中打麦声。
一片渴心何处写,辘轳金井上银瓶。

卢龙兵备使者张君总戎刘君郡守彭君司理任君邑宰李君备游孤行城置酒清风台有作 其一

让国清风百世师,阴阴松桧隐空祠。黄农事业应无异,山水萧森自不移。

石动鼋鼍分大壑,城荒乌鹊下高枝。接同醉花间酒,绝胜襄阳访习池。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 其八

自来南楚好才华,祖述风骚始宋家。渔父歌声同缥缈,接舆辞采共纷葩。

湘江水冷长含雪,巫峡山多易变霞。一自悲秋成九辩,至今哀怨满星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