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刘方平

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分类标签:春天闺怨

翻译

译文


暮春时节,独守空闺,每天都有几只残莺陪伴着叫个不停;卷起珠帘,目之所见草木繁茂,春色无边。
庭院里时时有东风吹入,千万条杨柳随风全都向西飘摆。

注释


代:犹拟,说作者完全以一个闺妇身份来写这首诗。
残莺:春暮时之莺。春暮则莺稀,故称残莺。
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暗用《楚辞·招隐士》春草、王孙意。意诣征人未归。
尽向西:唐时征战多在西陲。

参考资料:

1、周蒙,冯宇主编, .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176 2、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二线装书局,2002.01:462 3、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59页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诗,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本诗截写了思妇在一个早晨里的所闻所见所思。写出了她在暮春时节对久戍西疆的丈夫的离惜别绪。言辞虽无怨字,“怨意”却无形中流露了出来。

  一二句中“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朝日”、“残莺”不仅点出暮春之晨的季节,时间,也使人们的想象自然从今晨的镜头回溯昨夜以至整个春天。阳光八室,晓莺啼愁,又一个恼人的春夜度过了。“残”字流露出她的迟暮之忧, “伴”字更传达出她的孤凄之感。

  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三四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35-336页 2、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224

刘方平

[唐代]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刘方平的诗文(26篇)

其他诗文

吴兴苦雨

黄流浑浑弥川渎,此邦不求长自足。
人家蚕治怕桑寒,阶下决明随意绿。
朝来横急如少上,忙忧车沟畎秧水。
还君膏泽莫贪功,放邮扶桑照千里。

云溪秋泛图为阎国宝赋

晴岚滴翠霜树殷,石锦错落苔花斑。人家隐约荒霭外,但见篱落连柴关。

两山中断忽空旷,下有碧水之潺湲。幽人航苇迷远近,思致偃蹇无容攀。

定非鸱夷成霸业,一舸五湖烟浪宽。又非坡仙游赤壁,酒酣浩歌江月寒。

亦当拄杖横膝看南山,心与白云相对閒。胡为厌山瞰芳渚,岸草汀花适幽趣。

有声诗画无声诗,夏虫未易寒冰语。或云此本张季鹰,莼鲈忽忆扁舟轻。

蹇余有家归未得,一见秋风羽翼生。

挽吴野堂

保护兵冲日,焦劳岁歉时。江湖一老重,州里百年思。

家尚玄元学,人遵义役规。阴功宜有后,隐德固应祠。

拟作荣乡记,谁镌有道碑。碧梧虽未识,宿草尚堪悲。

偶泊梅江堰,空吟薤露诗。

京口赠崔固

积雨晴时近,西风叶满泉。相逢嵩岳客,共听楚城蝉。
宿馆横秋岛,归帆涨远田。别多还寂寞,不似剡中年。

题唐岱仿王蒙山水图

形似休论刻楮工,谁能牛目辨颠翁。临平秋色知何许,只在枫丹荔白中。

题束季博山园二十首·枇杷坞

落落金弹丸,飞鸟不敢下。
卢橘不到吴,杨梅同过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