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卢照邻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翻译

译文


韵译
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
散译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玄武山:蜀地山名。
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习俗。
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参考资料:

1、张长青.中国古典诗词名篇文化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04 2、孙建军.《全唐诗》选注 :线装书局,2002:181 3、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151 4、杨佐义.每周一唐诗:长春出版社,1993:6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的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九月九日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的习俗。游子在外,都难免思乡思归,登高远望时,当然会遥望古乡的山川。这一句非常恰切地写出了游子此时此地的望乡动态。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这种“归心归望”的情怀,不是直抒胸臆抒发出来,而是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那么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这样表现了诗人的归思归望是浓浓的厚厚的。

  最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借以消乡愁,这就是事中寓情;饮酒消乡愁,叙事中寄寓了乡愁之情。“鸿雁天”是写景,是鸿雁南飞之景,而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了。

  杨慎举出此诗与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认为两诗雷同。实际上,王诗与此诗正好可以参读。王、卢的《九日》诗,虽然题材相同,构思相似,但是王诗的结句,问得痴情,问得无理而妙,表现诗入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诗的结句,是以雁南飞反衬人不可北归的乡思.。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但艺术特色不同,非抄袭雷同可比。这两首诗,立意清新,情感真切,构思细密,结构完整,是唐人绝句中的名篇。所谓“王、扬、卢、骆当时体”也。具实卢照邻的诗,以“适意为宗”,“不以繁辞为贵”,题材广泛,深情流丽,雄劲自然,富有奇崛的幻想色彩,无论是在“初唐四杰”中还是在整个害初诗坛,都是十分突出的。

参考资料:

1、蓝光中.民俗节日诗歌赏析集: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247

卢照邻

[唐代]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庭?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卢照邻的诗文(125篇)

猜你喜欢

学舍直归

衣满天街车马尘,学庐番下已迎曛。
敝裘欹帽驱羸马,官长多能骂广文。

洞仙歌

腊残寒峭,渐近新正际。喜溢门阑蔼佳气。遇昌辰,符吉梦,岳渎呈祥瑞。知是天诞人间奇瑞。
文章推晁董,学擅卿云,高揭声猷缙绅里。上瀛洲册府,师表宗藩,华要地,俱是宸衷注意。
又何止看看便持荷。更寿为崆峒,广成同岁。

送湖南归粤

志士本激烈,况当离别情。
直气不得发,逢秋吐商声。
浮云蔽长空,驱马去孤城。
广川无舆梁,一苇讵能横。
将寻故山隐,自芟荒草耕。
蠹书束高阁,龙剑日夜鸣。
行路由正途,能使山岳平。
端居息机心,卧闻蝼蚁争。
知君重交结,临分吐平生。

和谢圣藻游锦川

锦川亭上雨霏微,太守斋航卷画旂。步入名园莺惯见,歌随流水鹭惊飞。

凭高自有千峰聚,饮剧方知万事非。却恐丹阳赴官去,此心当共白云归。

闻杭州乱二首 其二

缓城将母走者谁,吾宗贵人丞相儿。

高门潭潭深如海,一朝赤脚踏路岐。吁嗟身世本何有,金帛满家那得守。

衣冠自古皆贼仇,玉石俱焚无好丑。呜呼安得贫富受用势略齐,无庸悬绝产祸机。

西湖四时四首 其三

深堂高阁启清风,舟泛荷香柳影中。日月待公逃暑饮,官无拘检是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