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温庭筠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释

译文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注释


定西番: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此调有不同格体,俱为双调,这里列举一体,三十五字,上片四句一仄韵两平韵:下片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四平韵为主,三仄韵借叶。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
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南朝宋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
羌(qiāng)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
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参考资料:

1、陈如江编注.红楼别夜堪惆怅 花间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08:第21页 2、周青著.青蛾文集 3: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第67页

赏析

  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 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参考资料:

1、高峰编选.温庭筠 韦庄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11页

温庭筠

[唐代]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温庭筠的诗文(389篇)

随机看看

詶奚元启六首 其四

东风迟日美虚徐,扑面黄尘不自如。闭户细看诸葛傅,援毫漫榻右军书。

白头老父音书杳,青眼故人踪迹疏。遥忆乡园松水上,海棠花发燕来初。

送程给事知越州

蜀道新持使节优,南昌更命按诸侯。江山秀入行台晓,风月吟余泽国秋。

宽弛茶租吴俗富,兴骊渠利晋人讴。送将莫讶迟留处,浩穰敲喧讼牒稠。

姑苏杂咏 言公井

寥寥武城宰,遗井虞山阴。
千载汲未竭,九仞功应深。
艺囿自可灌,道源谁复寻。
弦歌听已歇,瓶绠看还沉。
无为渫弗食,恻恻起叹音。
一瓢乐未改,庶几回也心。

和李相园亭二首

肯将戏事扰虚怀,草木知名一样裁,
不放寸阴随手过,自开十亩待春来。
花边未许楚狂醉,江上应怜野老哀。
賸欲着鞭陪胜赏,扶颠正急万牛材。

高邮因师薄萄芦雁秋瓜三种

汉家干马知多少,晚得蒲萄绕院栽。
何物支郎能伎俩,龙须马乳应时来。

强同年次子挽诗二首

识子初衿佩,暂然自夙成。
风猷乃公似,文字老夫惊。
遽陨连城器,难推造物情。
新宫漫仙伯,政复待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