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徐惠

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分类标签:深秋山河

翻译

译文


秋风从函谷关吹起,凌冽的寒气惊动了河山。
偃松生长在千山万岭之上,杂雨飘落在南陵北陵之间。
愁云惨淡地压在广阔的低谷,落日斜照着雄关一派黯淡。
此时山间飘起了紫气,应是验证了真人回还。

注释


函谷:关名,古关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北。
劲气:《初学记》中又作“朔气”,凛冽的寒气。
偃(yǎn)松:常绿小乔木,分枝很多,大枝伏在地面上,末端斜面向上,针状叶,雄花黄色,雌花紫色,球果紫褐色,种子略呈卵形。
二陵:在崤山(今河南洛宁县北,西接陕县界,东接渑池县界)有两山,相距三十五里,又称二陵,南陵传为夏桀的祖父夏后皋之墓,北陵为周文王避风雨之处。
隰(xí):低湿的地方。
紫气:传说老子西游,函谷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东来,知有圣人将要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来了,尹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

参考资料:

1、葛晓音 .《中国历代女子诗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7-28 .

赏析

  徐惠的《秋风函谷应诏》是一首五言律诗。前三联着重描写函谷关的景色:雄关的秋风、山河的朔气,千岭的偃松、古陵的风雨,广隰的低云、重关的落日。诗人意在大肆地渲染着函谷关的萧飒秋景,格调古朴深沉,充满了浓郁的男子气概。中间着力使用“愁”,“惨”二字,渲染了秋天寒冷而肃杀的悲慨格调。末句“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把太宗形象渲染的神异而庄严。虽为歌功颂德,但不失为一首不让须眉的豪放之作。

  作为一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性,徐惠的诗作多数与宫闱题材有关,唯独此篇与众不同。此诗省净而气度雍容,起笔高扬,富于气势。正如苏者聪先生评价的那样:“自拔于陈言之外,别出机杼,而为耳目一新之词。虽是应制之作,却写得气势雄浑,意境壮阔……但在泼墨写意中能做到工笔细描。”诗人突破了应制类诗作的固有风格,展现了鲜明的个人艺术特色和个性化感受,实属难得。

  从格律方面看,本诗基本符合近体诗的声律要求,反映了初唐诗歌在宫廷诗人手中已经朝格律化发展的程度和事实。初唐贞观时期,主流诗人不断的探索实践,积累诗艺技巧,创作出了很多合律诗歌,推动了诗歌的格律化,这也影响到后宫女性诗歌的创作。喜爱文学,有着很高文学素养的徐惠,初步具有了一定格律化意识毫不令人意外。女诗人的创作尝试在诗歌史上的意义,应同初唐宫廷诗人在促进中国宫廷古代诗歌朝着格律化方向发展的意义一样,值得后人肯定。

参考资料:

1、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纵论[J].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2009,7:32

徐惠

[唐代]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长城人(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徐惠哀慕成疾,不肯服药,求早死。又作七言诗和连珠以示其心愿。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病逝,年仅二十四,被追封贤妃,陪葬昭陵石室。徐惠的诗文(5篇)

随机看看

樵阳八咏用陈教和周东圃韵 其六 西塔暮钟

山外斜阳紫翠浮,相轮无影半空秋。晚钟吹落人间去,一抹青烟澹未收。

秋风登城楼

袭人风露觉秋初,临水高楼更雨余。
天幕鲜明河影淡,行云流月两徐徐。

和师言穷居即事韵二首 其二

雨声连夕乱鸣檐,野色今朝稍入帘。绿树成围黄鸟度,青天欲尽白波粘。

熊经懒戏愁危坐,鹊语无凭喜漫占。若话浮名身外事,画蛇无足不须添。

苦旱

荼蘼殿春春云徂,芳庭过雨红欲无。一晴不雨苦阳久,四五十日瞻天衢。

黄尘陆涨草树暗,积水戽乾河港枯。秧犹未插莠如棘,田已不胜龟拆涂。

沈牛投虎竟茫昧,死鹬脯蚌才斯须。蜿蜒展转不肯寤,山川尸素方宁居。

困鱼止陆相喣濡,斗升未必副所需。元首股肱本同德,熙怡和乐绵九区。

万几总览天所见,十目所视吾谁谀。商羊弗见来庭除,旱魃妄冀逃天诛。

曩闻尺箠笞单于,岂不足将雷电驱。不须决海戒覆车,不须挽河洗潢洿。

只愿闭门十日雨,四海凉生毙九乌。

边城将诗四首 其三

闻君报一餐,远送出平野。玉标丹霞剑,金络艳光马。

高旗入汉飞,长鞭历地写。曙星海中出,晓月山头下。

岁晏坐论功,自有思臣者。

对梅旮晤

林园澄澄霁,静对穆余襟。自写清溪影,如闻白雪吟。

三冬无暖气,一悟见春心。寂寂欲谁语,微云淡远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