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雍陶

题情尽桥

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任他离恨一条条。
分类标签:送别友人

注释

译文


世间最难了断的就是感情,如何能有情尽桥呢?
就改名为折柳桥吧,该是离恨就像柳叶一条条地摆荡在心头啊!”

注释


从来:向来。
尽:完。
何:什么。
折柳:折柳送别,是古代习俗,取“柳”谐音“留”,表示挽留之意。
离恨:离愁别恨。

参考资料:

1、谢怡慧.唐诗,我的灵魂伴侣 120首陪伴心灵空虚的唐诗名句:岳麓书社,2004年:第138页 2、周道贵.唐诗三百首详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11页

赏析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笔酣墨畅,一气流注。第一句“从来只有情难尽”,即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富,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而去,诗人的这个疑问也代表了他看待“情”的观点,真切地表达了前一句“情难尽”所蕴含的感情,首尾相呼应,结构紧密,更显严谨,情思绵绵,更显深长。

  前两句是“破”,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见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彩的末句——“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将无形之情愫量化成为一条条,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测的场面,心中的离别情殇油然而发,感情真挚动人。

  诗的发脉处在“情难尽”三字。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故给全文一气呵成的和谐的美感。

参考资料:

1、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第225页

雍陶

[唐代]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雍陶的诗文(124篇)

随机看看

经李丽妃陵

夕张佳期迅,朝云昔梦终。
春生黄竹雪,秋起白絺风。
气接钟山紫,花留桃渡红。
只看藏壑处,天上列芙蓉。

宿贺州黄家洞瑞岩寺

怪石分群壑,清溪共几家。衡门散鸡犬,古寺入桑麻。

薄宦知无补,浮生信有涯。白鸥蓝涧曲,春水绕桃花。

次公满秩来归,偶上已、寒食同日,父子小酌

又是一年修禊时,何须曲水泛金卮。
遍尝众酒少亦醉,坐到三更眠未迟。
上已巧当寒食日,春风悭放牡丹枝。
白头父子灯前语,忘却江湖久别离。

梦黄吉甫

梦传失之妄,昼冀见而想。
岂伊不可怀,而使我心往。
山林老颠眴,数日占黄壤。
舟舆来何迟,北望屡戃怳。
西城荠花时,落魄随两桨。
岁晚洲渚净,水消烟渺莽。
踌蹰壁上字,期我无乃迋。

清心镜

鬼神擒,鞭挞跪。愁开眼,强欲思量巧计。当头把业镜高悬,那冤家怎讳。拔舌剜心酬快意。全不似旧日,馨香美味。三涂任百毒陵迟,再生

读朱晦庵注参同契

神仙不注参同契,火候工夫那得知。千古晦庵拈一语,可怜无及魏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