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张继

宿白马寺

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
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
分类标签:写景抒情愁绪

注释

译文


汉代白马驮经的事早已过去,只剩下断碑和残破的古庙留下遗迹。
这茅草房上吹起了萧瑟的秋风,一夜的浙沥秋雨给人带来了多少别思离情。

注释


白马寺:位于今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国最早的一座官办佛寺。
白马驮经:传说汉明帝遗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摄摩腾和竺法兰至洛阳,同时有白马驮经而来,故所建佛寺名白马寺,白马驮经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与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白马寺,汉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国之始。寺在西阳门外三里御道南。帝梦金神,长丈六,项背日月光明。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因以为名。”
刹(chà):佛寺。
萧萧:风声。
羁思:即羁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乡的心情。

参考资料:

1、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84页 2、王曙著,新编唐诗故事集 黄河长江亲情篇,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第193页

赏析

诗先写入白马寺时所见所感。作者从眼前的断碑残刹想起白马驮经的往昔盛事,一“空”一“见”的鲜明对比,极为准确地传达出他当时的感伤情绪,从中透露出浓郁的时代气息。接着,抒写宿白马寺的感受。破旧的茅屋,萧萧的秋风,沙沙的雨声。触发起作者思乡念亲的愁情;在这环境的演染与衬托下,“浓”字就显得极为自然而突出。至此,伤时之恨,身世之感、羁旅之愁在诗中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因而使此诗成为继 《 枫桥夜泊 》 后的又一写愁名篇。对比《宿白马寺》和《枫桥夜泊》两首诗,可以发现两者有共同之处:两者写的都是秋天,前者为“秋风起”,后者为“霜满天”;两者均写到夜晚,前者为“一夜雨声”,后者为“江枫渔火”;两者都写到愁苦,前者为“羁思浓”,后者为“对愁眠”。

参考资料:

1、鲍思陶 郇玉华等主编,中国名胜诗联精鉴,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06月第1版,第591页

张继

[唐代]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张继的诗文(53篇)

猜你喜欢

貂裘换酒

几辈推清望。正才人、评花醉月,冷吟闲赏。一带河桥横雁齿,画出辋川新样。

有幅幅、柔蓝低漾。小拓轩窗三两处,把笔床、茶灶都安放。

添设到、绛纱帐。

蒙知府宠示秋日郡圃佳制遂侍杖屦逍遥林水间

竹际笙簧起,回听众籁微。
时陪物外赏,肯念日斜阳。
草色违秋意,池光净客衣。
吟公清绝句,政尔不能肥。

赋双松堂呈薛监簿

宿觉山中有双松,一朝劫炉鳞鬣空。
端明堂前有双松,至今古色摩苍穹。
此物受命本千岁,扶持若有神始终。
天留贞质表文献,厖言幻学宁女容。
昔贤种松如种德,柯叶余事根本丰。
百年封植雨露饱,厥声大肆鸣笙镛。
掀髯相视雪贸贸,拥盖对立云童童。
不知天地有黄落,玄冥失柄春无功。
闻孙峨冠立松下,典刑如侍乾淳翁。
昂藏见谓廊庙具,夭矫亦有山林风。
棱棱铁面不可犯,麾去秦爵如飞蓬。
采衣奉酒列清影,森森头角皆虬龙。

囚人哀

惨惨新竹城,悽悽苗栗路。阴风四面来,颓云千里布。

警吏夜缚人,如狼驱走兔。三五同一牢,百十同一捕。

骈颈就死期,悲情谁得诉。亦有为鬼雄,一瞑绝不顾。

可叹瓜蔓抄,荆棘在跬步。毙木作摽枝,生涯付草露。

贷死有轻条,犴门长禁锢。仰首海东天,覆盆日为暮。

长此黑漆乡,黡然不求寤。微尘一张眦,时时堪恐怖。

逝者良可哀,存者亦何慕。海山有鲸鲵,京观封无数。

悲风散毅魂,何处五人墓。

赠汤巾

黄金榜内人,枉刺忽相亲。
怪得名差异,吟来句极新。
独眠秋寺雨,罕踏帝城尘。
何限高科客,因容不重身。

花非花

花非花,月非月。难得开,容易缺。眉痕锁梦压花情,心影当春看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