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张籍

湘江曲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注释

译文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注释


潮:指波涛。
发:出发。
白蘋:一种植物。
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参考资料:

1、金文.语文教学大纲重点推荐篇目 2 读破好唐诗 .西安市: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159页 2、《少年成长必读中外名著丛书》编委会.中国文学名著 唐诗 第2版 .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41页

赏析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参考资料:

1、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759-760页

张籍

[唐代]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张籍的诗文(436篇)

其他诗文

承遵道和又用前韵书怀

端的荆州得所依,羽翰终欲更南飞。闽山万里长牵梦,蜀鸟千言只唤归。

当日朋侪俱草泽,而今儿女自轻肥。白云南望三年客,长是尊前诵式微。

双柏苏子同观金泉瑞莲之碑

井废泉因塞,池通藕并花。相民流帝泽,润物到桑麻。

地僻经行鲜,亭孤野望赊。恻然何所慕,对客与长嗟。

水调歌头 次复初韵

山林隐君子,无意事王侯。天戈一日南指,多少贾胡留。不效熊舒龟息,却羡蝇头蜗角,我亦滞南州。十载厌奔走,赢得雪飞头。苦思归,归未得,恨悠悠。身世何物,野渡一横舟。用舍随时无定,得失于人有命,谁解曲如钩。兀坐阅今昔,风露一天秋。

题竹轩

老僧真好事,种竹绕禅房。
月出窗扉静,风来巾屦凉。
清香泛兰芷,幽韶咽笙簧。
何日林间去,归欤兴未忘。

六言诗十章 其三

智慧用有为。法令滋章寇生。纷然相召不停。大人玄寂无声。

镇之以静自正。

别曲

具区桥下水悠悠,具区桥边郎发舟。
郎舟好载青山去,免使蛾眉相对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