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赵嘏

寒塘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分类标签:生活乡情

翻译

译文


韵译
清晨起来到水边去梳洗,因在寒塘得见一派凉秋。
思乡之情正值无比烦乱,又见一只孤雁飞过南楼。
散译
早晨起来临水梳弄头发,望着寒塘水面,知是秋天到来的气候。
思乡的心绪无限地浓厚,一只大雁飞入南楼。

注释


寒塘:秋天的池塘。
晓发(fà):早起弄发。
坐:因。
乡心:思乡之心。
度:一解为“飞越”,一解为“飞入”。

参考资料:

1、范凤驰.新选唐诗:西苑出版社,2004:131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769

赏析

  前二句谓早起临水梳发,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景色。但如此道来,便无深意。这里两句句法倒装,则至少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点明时序,深秋是容易触动离情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二是暗示羁旅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三是由句式倒装形成“梳发见秋”意,令人联想到“羞将白发照渌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名句,这就暗含非但岁华将暮,而人生也进入迟暮。十字三层,言浅意深。

  上言秋暮人老境困,三句更加一层,点出身在客中。而“乡心”字面又由次句“见秋”引出,故自然而不见有意加“码”。客子心中蕴积的愁情,因秋一触即发,化作无边乡愁。“无限”二字,颇有分量,决非浮泛之辞。乡愁已自如许,然而末句还要更加一“码”:“一雁度南楼”。初看是写景,意关“见秋”,言外其实有“雁归人未归”意。写人在难堪时又添新的刺激,是绝句常用的加倍手法。韦应物《闻雁》云:“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就相当于此诗末二句的意境。“归思后说闻雁,其情自深。一倒转说,则近人能之矣。”(《唐诗别裁》)“一雁”的“一”字,极可人意,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如写“群雁”便乏味了。前三句多用齿舌声:“晓”、“梳”、“水”、“见秋”、“乡心”、“限”,读来和谐且有切切自语之感,有助表现凄迷心情,末句则不复用之,更觉调响惊心。此诗末句脍炙人口,宋词“渐一声雁过南楼也,更细雨,时飘洒”(陈允平《塞垣春》),即从此句化出。

  此诗兼层深与浑成,主要还是作者生活感受深切,又工吟咏,“初非措意,直如化工生物,笋未生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之也。若先措意,便刻画愈深,愈堕恶境矣。”(毛先舒)此理又不可不知。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52-1253页

赵嘏

[唐代]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赵嘏的诗文(248篇)

随机看看

清荫堂观奕作

绿泻当庭一榻清,东风无力动帘旌。竹炉初煖茶烟细,静听楸枰落子声。

西域引

将军夜战战北庭,横绝大漠回奔星,雪花如掌吹血腥。

边风冽冽沉悲角,冻鼓咽断貔貅跃,堕指裂肤金甲薄。

云阴月黑单于逃,惊沙锵击苍龙刀,野眠未一辞征袍。

欲晓不晓鬼车叫,风中僵立挥大纛,又促衔枚赴征调。

乐静草堂为卫叔静赋

屋芙蓉九叠屏,日长客去掩闲庭。
岩花暖傍疏帘落,阶草晴分汗简青。
温火试香删旧谱,汲泉煮茗续遗经。
江南定有征贤诏,太史方占处士星。

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

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囷得半犹足食。
伏中一晒不可缓,旱田苍耳犹难得。
人言春旱夏当潦,入伏未保天日好。
老农经事言不虚,防风防雨如防盗。
外孙读书旧有功,吾言七字传祖风。
旋投诗笔到田舍,知我老来馋且慵。
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赫愧邻里。
磨声细转雪花飞,举家百口磨牙齿。
食前方丈我所无,烝饼十字或有诸。
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烝胡卢。

望明河(赠路侍郎使高丽)

华旌耀日,报天上使星,初辞金阙。许国精忠,试此日傅岩,济川舟楫。向来鸡林外,况传咏、篇章雄绝。问人地、真是唐朝第一,未论勋业。
鲸波霁云千叠。望仙驭缥缈,神山明灭。万里勤劳,也等是壮年,绣衣持节。丈夫功名事,未肯向、尊前轻伤别。看飞棹、归侍宸游,宴赏太平风月。

因翟子固行送酒杨谨仲

君行为觅清江宅,水竹依依自作邻。
问字未能从好事,一壶聊为乞诗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