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五代 > 佚名

望江南·天上月

天上月,遥望似一团银。夜久更阑风渐紧。与奴吹散月边云。照见负心人。

翻译

译文


遥望着窗外,朦胧的月亮就好像一团白银。夜深人静,身边风声渐紧。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风呀,请你吹散月亮边上的乌云,让它照到我那负心汉。

注释


更阑:更残,即夜深。
奴:古代女子的谦称。
负:原误作“附”,王国维校改。

参考资料:

1、夏承焘,盛静霞.唐宋词选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12.

赏析

  这首敦煌曲子词,是一首失恋者之怨歌,或是一首民间怨妇词。但仅仅指出其中的怨意,是很不够的;还须体味词中蕴含的那一份痴情,须看到女主人公对“负心人”尚未心死,才能够味。

  前两句写景而兼比兴。“天上月”一一是思妇隔窗所见。身处室内I也能见月,表明月已升高,时届更深。更深而望月,反转来衬托思妇之无寐。夜深不寐,进一步暗示人被相思所苦。这三个字写月亮,却溶入了时间(深夜)、人物(思妇)以及人物的精神状态(相思)三个连锁意念。“遥望似一团银”一一正常的情祝下,月亮虽不比太阳的亮度强烈,却也晶莹刺眼。而思妇所见的月亮,却像质态浑贡、色调灰白的银团。这是朗月通过窗纸透映出来的形象,表现人在室内隔窗视月所得的视觉映象。按照抒情诗抒发人物主观感受的需要,高挂在天的月,通过人物感官的过滤,所以有如此的描写。这一句承接“天上月”而来,是从隔窗所见的角度对月亮的进一步描写,但它并不单纯是对隔窗之月的描写。用“望”字,表明人物在观察,这就巧妙地带出了望月的人物。“望”前加一“遥”字作空间状语,一则前面承接“月”之远挂高天,一则后面照应“负心人”之远离自己。

  从开头两句到下面两句,词意有个跳跃,形成一处空白,这就是夜阑天变,月被云遮,晦暗不明,所以下文有呼风驱散“月边云”之语。词中女子似未感觉到风起正是天变云生的征兆,反而寄望于风,求它“与奴吹散月边云”,痴态可掬。其所以这样,是因为她急于让明月“照见负心人”。然而“照见”又如何,却不更说,意极含混,却能启发读者寻思。“听话听反话,心爱叫冤家。”即便骂对方为“负心人”,也未必是决绝语,反而见出自己的未能忘情。

  可见此词之妙,全在将俗语所谓“痴心女子负心汉”作了艺术的表现,且写得很有特色。此词表现手法之妙,在于将恋爱故事由女主人公口吻道出,情景浑然一体。而口语化的语言,又为词作增添了活泼生动的情致。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版,第278-279页

随机看看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纶阁九华前,森沈彩仗连。洞门开旭日,清禁肃秋天。
霜满朝容备,钟馀漏唱传。摇珰陪羽扇,端弁入炉烟。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汲书荀勖定,汉史蔡邕专。
御竹潜通笋,宫池暗泻泉。乱丛萦弱蕙,坠叶洒枯莲。
列署齐游日,重江并谪年。登封思议草,侍讲忆同筵。
沧海风涛广,黝山瘴雨偏。唯应缄上宝,赠远一呈妍。

李方叔馈潭笋

穿云劚石远林空,来涉烟波几万重。
实比梧桐堪食凤,箨翻风雨便成龙。
一枝未许尘鞍挂,千亩终留渭水封。
陋巷菜羹知不称,君王玉食愿时供。

羚羊峡

羚羊西接古端城,远出长亭廿里程。溪浒尚涵包拯砚,石崖曾渡马援兵。

青山夹岸双罗秀,绿水中流一派平。莫问前朝江上事,月明深夜有潮声。

隐几

隐几香一炷,时于静里求。
心源须得得,世路任悠悠。
佛国菩提树,庄园不系舟。
忘机吾自信,何必验沙鸥。

兰陵王 秋柳和清真

去波直,残柳参差飏碧。苏台路曾埽坠钿,涴地柔条尽秋色。

依依问水国。频忆长亭送客。西风里、携手四桥空,绿平添涨三尺。

题画芙蓉

曾记花间倚醉眠,露寒风定月娟娟。画中重见芙蓉面,酒冷香消忆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