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先秦 > 佚名

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分类标签:亡国悲惋

翻译

译文


麦子吐穗,竖起尖尖麦芒;枝叶光润,庄稼茁壮生长。
哦,那个顽劣的浑小子啊,不愿意同我友好交往。

注释


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渐(jiān)渐:形容麦芒是形状。《古乐府》卷九作“蔪(jiān)蔪”。
禾黍(shǔ):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油油: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的样子。
彼:那。狡(jiǎo)童:美少年。这里是贬称,后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诗经·郑风》有《狡童》篇,内容与此无涉。
不与我好(hǎo)兮:《尚书大传》作“不我好仇”。《御览》、乐府同。《文选》注作“不我好”。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936-937 .

赏析

  《麦秀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在此之前,据传夏启曾作有《九辨》《九问》,其词早已失传,夏商之际有《刺奢篇》,但作者已失考。

  《麦秀歌》是富于感情而为血和泪的文学,它抒发了作者对殷纣王不听劝谏反而加害忠良的痛苦、愤懑心情。“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子吐穗,禾黍茁壮,本是一番喜人的丰收景象。然而,对于亡国之人,感念故国的覆灭,心头自别有一种滋味。这种可贵的故土情愫,曾引起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鸣。晋文学家向秀《思旧赋》谓:“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宋文学家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一云:“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后人常以“麦秀”、“黍离”并举,寄托深切的亡国之痛。

  殷纣王暴虐无道,箕子苦谏不听,导致殷商灭亡。箕子目睹殷商宫室化为一片废墟,悲从中来,此诗是他故国情思的自然流溢。“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纣王的拒谏,致使殷商亡国,这悲恸永远成为诗人心头的创伤。他悲戚、愤懑、忧虑,可谓百感交集。

  此诗语言朴实生动,其艺术手法对后代诗歌具有相当的影响,比如以“兴”发端(麦秀渐渐,禾黍油油),重章叠字的运用等,在后世民歌中得到了发展,其假借男女私情而抒发政治怀抱,到战国时屈原的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诗中叠字“渐渐”“油油”的运用,语气词“兮”的安置,形成一种音律美,达到声情相生的完美境地,显出与《诗经》一脉相承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末两句“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声口、措辞乃至句式都与《国风·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极其相似。可见先秦诗歌在诗的意境和形式上有一种内在的渊源关系。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 .先秦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 :936-937 .

其他诗文

朝中措(和张文伯寒食日雨)

从来寒食半阴晴。花底听歌声。昨夜满城风雨,惜花还系心情。
海棠枝上,朱唇翠袖,欲斗轻盈。须藉嫣然一笑,醉吟同过清明。

弹琴效贾岛体

古人不可见,古人琴可弹。
弹为古曲声,如与古人言。
琴声虽可听,琴意谁能论。
横琴置床头,当午曝背眠。
梦见一丈夫,严严古衣冠。
登床取之坐,调作南风弦。
一奏风雨来,再鼓变云烟。
鸟兽尽嘤鸣,草木亦滋蕃。
乃知太古时,未远可追还。
方彼梦中乐,心知口难传。
既觉失其人,起坐涕丸澜。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其五秋香亭

高轩盛丛菊,可以泛绿樽。
余甘自同荠,忘忧宁用萱。
有木皆剥实,何草不陈根。
独此冒霜艳,芬郁满中园。

岁暮书事十二首

壮心常许国,平日讨论兵。
天地身将老,山河意欲惊。
病多缘痛饮,吟苦更伤情。
斗酒新丰市,何人问马生。

为曹佥事画溪山春晓图因题

荆溪之水清涟漪,溪上晴岚紫翠围。连舸载书烟渚泊,提壶入林春蕨肥。

身远云霄作幽梦,手栽花竹映山扉。矶头雪影多鸥鹭,也著狂夫一浣衣。

晨兴

鼓绝天街冷雾收,晓来风景已堪愁。槐无颜色因经雨,
菊有精神为傍秋。自爱鲜飙生户外,不教闲事住心头。
披襟徐步一萧洒,吟绕盆池想狎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