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先秦 > 佚名

国风·鄘风·柏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分类标签:诗经婚恋恋情

注释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中央。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心中好对象。至死不会变心肠。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
柏木小船在漂荡,漂泊荡漾河岸旁。垂发齐眉少年郎,是我倾慕的对象。至死不会变主张。我的天啊我的娘!不相信人家的心哪!

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泛:浮行。这里形容船在河中不停漂浮的样子。
中河:河中。
髧(dàn):头发下垂状。两髦(máo):男子未行冠礼前,头发齐眉,分向两边状。
维:乃,是。仪:配偶。
之死:到死。之,到。矢靡它:没有其他。矢,通“誓”,发誓。靡它,无他心。
只:语助词。
谅:相信。
特:配偶。
慝(tè):通“忒”,变更,差错,变动。也指邪恶,恶念,引申为变心。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7-89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9-90

赏析

  此诗的主人公可能是一个待嫁的姑娘,她选中的对象是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郎。姑娘的选择未能得到母亲的同意,所以她满腔怨恨,发誓要和母亲对抗到底。

  开篇以柏舟泛流起兴,写女主人公为自己的婚姻恋爱受阻而苦恼,就好比那在河中飘荡的柏木小舟一样。她早已自己相中了一个翩翩少年,他的发型很好看,透出活泼灵动的精神劲儿。这就是女主人公的心上人,她非他不嫁,至死不渝。可是她的母亲千般阻挠万般阻拦,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母女的意见不统一,爱情就发生了危机。女儿要么放弃己见,要么作坚决的抗争。看来诗中女主人公是持后一种态度的:至死誓靡它!坚决到这种程度,母亲也就难办了。但要为娘的改变主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女主人公一面誓死维护爱情,一面从内心发出沉重的叹息:娘呀天啊,为什么就不相信我是有眼力的呢!这一声叹息,使得诗的内容变得沉甸甸的。

  古代男女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这种敢爱敢恨的女子自己找婆家的事情,真是有违传统习俗的,当父母的当然不会同意。可能也不一定是父母要展示权威,多半是他们凭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为儿女把关,以确保日后生活美满。但是代沟的存在,使两代人的择偶观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冲突。这原也正常。问题的关键是,母女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因此才有了“之死矢靡他”的决绝抗争。

  这首诗反映了先秦时代汉族民间婚恋的现实状况:一方面,人们在政令许可的范围内仍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原始婚俗亦有传承;另一方面普遍的情况已是“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取妻如之何?非媒不得”(《齐风·南山》),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所以诗中女子既自行择欢,却又受到母亲的制约。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诗中也就表现了青年男女为了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的反抗意识,这是一个很新很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87-89 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89-90

更多

钟山宝公塔

盘盘钟山古城北,夹道青松两行直。浮屠突兀倚云烟,绘事犹存旧刀尺。

刀裁尺量不可过,浮生不悟欲如何。凭栏直下视千里,多少丘墟藏绮罗。

闲居感怀(九首)

池鱼不知海,越鸟不思燕。
蚯蚓霸一穴,神龙轻九天。
小大万相殊,岂惟物性然。
君子勿叹息,彼诚可哀怜。

雪霁顾仲瑛偕余与陈惟允坐剑池上惟允为写图因赋诗云

残雪落林度西岭,古涧寒泉凝素绠。孤僧倚树听微吟,一鹤临池照清影。

松间旭日映山椒,白云英英如雨飘。何当为置王摩诘,更添几叶红芭蕉。

题了堂上人鍊雪轩

雪消成水固非异,煮水作雪真为奇。吾师悟此煎茶法,掬泉敲火须临时。

手抟清风弄明月,幻作一同滋味别。试看椀面乳浮花,浊恼消除置冰铁。

君不见达磨面壁雪山中,至今直指传宗风。又不见玉川先生洛城里,军将扣门日高起。

何似松风堂上人,不谭九转丹有神。漱琼咽玉诗清新,盐我肥水华津津。

永遇乐 其三 风雪渡江宿九江通远驿

退鹢风颠,呿鲸浪涌,帆叶掀舞。宦海沈浮,迷津指点,漫唱公无渡。

凉秋暗雨,残冬密雪,荏苒岁华成故。想山中、匡君笑客,往来浪迹良苦。

红沽村落酒,肥鱠海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