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先秦 > 佚名

周颂·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分类标签:诗经

注释

译文


我周政教清又明,文王典章指路灯。伟功开始于西土,最终基业开创成。这是周家的祥祯。

注释


维:语助词。
典:法。
肇(zhào):开始。禋(yīn):祭天。
迄:至。
祯:吉祥。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5-746

赏析

  这是《诗经》中最简短的篇章之一,文句虽简单,但在《周颂》中地位却较重要:它是歌颂文王武功的祭祀乐舞的歌辞,通过模仿(所谓“象”)其外在的征战姿态来表现其内在的武烈精神。按《雅》、《颂》之诗,称扬文王多以文德,赞美其武功,那就显得意义非同一般了。

  诗首句感叹当时天下清平光明,无败乱秽浊之政,次句道出这一局面的形成,正是因为文王有征伐的良法。据《尚书大传》等记载,文王七年五伐,击破或消灭了邘、密须、畎夷、耆、崇,翦除了商纣的枝党,为武王克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王沿用文王之法而得天下,推本溯源,自然对“文王之典”无限尊崇。下面第三句“肇禋”,郑笺解为:“文王受命,始祭天而枝伐也。”“枝伐”,即讨伐纣的枝党(如崇国)以削弱其势力。郑说有《尚书中候》、《春秋繁露》等书证,“肇禋”即始创出师祭天之典,自确凿无疑。《大雅·皇矣》叙文王伐崇,有“是类是祃”之句,“类”是出师前祭天,“祃”是在出征之地祭天,与此篇的“肇禋”也是一回事,可以彼此互证。最后两句,“迄用有成”直承“肇禋”,表明“文王造此征伐之法,至今用之而有成功”(郑笺);又以“用”字带出用文王之法,暗应“文王之典”。“维周之祯”则与第一句“维清缉熙”首尾呼应,用虚字“维”引出赞叹感慨之辞,再次强调“征伐之法,乃周家得天下之吉祥”(同上)。作者这样的文字处理,未必是刻意为之,而在结构上自有回环吞吐的天然妙趣。戴震《诗经补注》谓其“辞弥少而意旨极深远”,对此诗小而巧的结构却有着较大的语义容量深有会心。

  这样的一首古诗,因其内容感情距当代读者的生活过于遥远,在接受过程中要产生审美快感,是比较困难的,但通过上文的分析,当能使读者对此诗有比较确切的理解。如果此诗的乐舞能够复原,那么,欣赏这一武舞,观看一下打扮成周文王之师的舞蹈家表演攻战之状,感受一下其武烈精神,应是一大艺术享受。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48-649

猜你喜欢

一片云

对岫山房一片云,祥笼宝篆镇氤氲。试听细籁琅玕戛,何异风篁岭上闻。

再和三首 其二

野步自锄芦菔,轻尘试煮桄榔。坐喜青刍入眼,不须紫笋搜肠。

春江吟送鸿卿归清溪

杜鹃啼破绿杨烟,别苦不教柳色妍。同是萱零苫块者,江亭挥手倍凄然。

追思异地萍踪合,清溪瀛水两相连。臭味投兮肝胆照,荆州识在廿年前。

风雨无间清课事,敲棋煮酒又茶煎。父事降为兄事列,从来好友本忘年。

鹿岛波平春水绿,故人西望买归船。万里晴航送君去,清风明月惹情牵。

天涯此后谁知己,殊嗜酸咸且自怜。珍重窗西时剪烛,心交记取海云边。

初秋同许顺叔袁兰室潇水泛舟五首 其一

斋阁焚香事事幽,非缘出郭憺忘忧。乘舟载酒吾何意,为爱清江似鸭头。

秋怀二首示陈李二省曹 其一

客枕难禁夜,醨樽不解愁。秋声归草树,霜力到衣裘。

依约江南梦,留连海畔州。君休问新句,只有大刀头。

得亲老家问

济世吾无策,迎亲仕屡惊。
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三径犹须禄,群飞不复情。
山林早回首,诗酒且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