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元朝 > 马致远

四块玉·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酲,客乍醒。
分类标签:怀古历史抒情

注释

译文


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注释


四块玉:曲牌名。入“南吕宫”。小令兼用。定格句式为:三三七、七、三三三。
冷:凄冷,萧条。
商女琵琶:此处暗指白居易的《琵琶行》。
和:连,连同。
酲(chéng):喝醉了神志不清。喻指酒浓。
醒:醒悟,觉醒。

参考资料:

1、关汉卿.《元曲三百首》.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83页 2、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

赏析

  “送客时,秋江冷。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瑟瑟秋水,朗朗秋月,江滨送客,以酒饯行,歌女弹着送别的曲调,牵引出作者万般的离愁别绪,和着愁绪倾听着这断肠的曲调,时问仿佛己倒流,依稀可见当年唐朝诗人白居易贬谪江州时,浔阳江头夜送客,写下《瑟琶行》的情景。如今作者身临其境,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使之对此诗产生了真切的共鸣。

  “客乍醒”,是小令的收尾之笔,也是整篇的高潮,虽言“客”醒,实则主人和客人都己醒来。明写从酒中清醒过来,暗指作者从宦游生涯中醒来,产了强烈的隐归山野之心。一个“醒”字,表明了作者的醒悟,猛然意识到自己的仕途已到此为止,再在宦海沉浮已无多大意义,只有隐归山林,享受山村野趣,才是自己应该选择的道路。

  词人把自己的经历、感受融迸了对历史往事的追思中,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沉浮宦海、郁郁不得志所产生的矛盾心情,这也是元代下层文人的普遍情绪。

  本首小令怀古伤今,虽然篇幅较短,但辞句清淡,韵味悠长,与自居易的《琵琶行》一脉相通,表现出略带忧伤的官场失意情思。

参考资料:

1、傅德岷,余曲主编,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 图文本 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第58-59页

马致远

[元朝]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马致远的诗文(80篇)

更多

题方海丰诗卷

诗境高吟太白伦,梧州下笔李潮亲。
今观天马非凡种,肯厌家鸡问外人。
力大鳌来吞钓饵,心专虱看似车轮。
盛年出手追风雅,莫与香奁作后尘。

题慈云海上人泉石轩

我尝驾鹤游蓬山,颠崖绝璧穷跻攀。濯缨灵泉啖玉髓,振褐瑶石收金丹。

别来倏忽历年岁,泉石膏肓无妙剂。又从淮海逾钱塘,要看溪山豁胸次。

越中忽遇慈上人,号称云海超常伦。搆轩数楹傍岩谷,清泉奇石皆天真。

有时挹泉洗禅足,活活泉声漱凉玉。有时扫石移禅床,线线苔痕皱晴绿。

银蟾夜浴清辉生,上人皎皎禅心凝。碧云晓出白衣澹,上人冉冉禅身轻。

此泉岂与贪泉比,此石尤非钓石儗。泠泠不入许由瓢,凿凿难为孙楚齿。

汲来竹底烹龙团,白花浮光六月寒。琢之松窗陪兔颖,玄圭弄影三峰攒。

庐山一派飞千丈,窅渺谁能日相向。虎丘一片容千人,萧索何由坐其上。

是知上人居此轩,清泉奇石常在前。石能云兮泉能雨,上人清号宁虚传。

我将乘风周八极,未许长年坐此看泉石。愿言沛尔云海之慈波,润及天下均饶益。

撷蔬和甘泉韵

我家旨蓄须遇霜,连根拾取无青黄。黄者初熟本时食,青入海沙成宿藏。

道人齿决事可做,大官手拔不逾香。肥甘与此同一饱,底用形役令心忙。

怜我初年负鼎俎,每持此味升岩廊。美芹自知堪献主,盐梅已见能兴商。

一从弃置等葑菲,虾莱满船成独狂。百年饘粥无多瓮,顿消心火生清凉。

和通判直阁立春闻莺 其一

寂寂江城又立春,土牛何物竟无神。试倾官酒梅花畔,不似园丁菜把新。

綵胜岂留良夜梦,纸窗静拂隔年尘。东风毕竟于人好,早有莺声入鬓唇。

题绿野亭

渺渺孤亭沧海东,天连平野四无穷。
可须户牖毫端上,自揽山河眼界中。

散馀霞 晚抵羊流店

小楼烟锁空村静。驻马寻芳径。花影争趁斜阳,闹蜂儿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