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宋代

赵傑之

[宋代]
赵杰之,度宗咸淳间为溧水丞(清光绪《溧水县志》卷五)。今录诗二首。 赵傑之的诗文(1篇)

王橚

[宋代]
王橚,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 王橚的诗文(1篇)

陈博古

[宋代]
陈博古,字守约,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调处州刑曹。宣和中为江州德化县尉。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知泰州海陵县。时承兵革之馀,博古专主安抚,与郡守不合,郁郁而殁。事见《永乐大典》卷三一四八引《通州志》徐良弼撰《陈君墓志》。 陈博古的诗文(1篇)

鲍輗

[宋代]
宋处州人,字以行。性嗜酒,教授得钱,悉送酒家。遇客,尽饮乃去。晚益傲诞,衲衣髽结,游青城不返。 鲍輗的诗文(6篇)

杨筠

[宋代]
杨筠,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今录诗二首。 杨筠的诗文(2篇)

陈规

[宋代]
陈规(1072年—1141年),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南宋军事技术家。陈规是明法科进士,历任通职郎、县令等职。绍兴十年(1140年),改任顺昌府知府,期间与刘锜一起抗击金兵。绍兴十一年(1141年),改任庐州知州兼淮西安抚使。到任不久即去世,终年七十岁,赠右谏议大夫。乾道八年(1172年),追封陈规为忠利侯,后又加封智敏侯。陈规守德安时,发明了一种管形火器,这种火器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被后人称为“现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陈规的诗文(2篇)

释晓纯

[宋代]
释晓纯,居潭州夹山灵泉院。为南岳下十三世,黄龙心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七有传。今录诗二首。 释晓纯的诗文(2篇)

王从益

[宋代]
王从益,以父荫入仕,授右谏议大夫。真宗乾兴时以辄发文移,轻干府政降秩。事见《宋大诏令集》卷二○四《王从益降官制》。 王从益的诗文(1篇)

张镇孙

[宋代]
南海人,字鼎卿,号粤溪。少博学强记。度宗咸淳七年进士第一。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出通判婺州,迎养双亲。恭帝德祐元年元兵至,因奉父母归,被幼落职。端宗景炎元年诏起为龙图阁待制、广东制置使兼经略安抚。次年,逐退元兵,复广州,诏褒赏。至冬,元兵复会师攻广州,因力不支,被执而死。文天祥以诗悼之。 张镇孙的诗文(9篇)

释景深

[宋代]
释景深(一○九○~一一五二),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俗姓王。年十八剃度,始谒净慈象禅师,继谒宝峰惟照禅师,顿悟。惟照许为深得阐提大死之道,因号大死翁。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开法兴国军智通。绍兴初,归住宝藏岩,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三。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惟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偈二首。 释景深的诗文(2篇)

张德兴

[宋代]
张德兴(?~一二七七),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布衣。端宗景炎二年起兵杀元太湖县丞王德颙,建寨司空山,曾收复黄州、寿昌等地,后兵败遇害。事见《宋史》卷四七《瀛国公本纪》、明嘉靖《安庆府志》卷二二。 张德兴的诗文(1篇)

宋之才

[宋代]
(1090—1166)温州平阳人,字廷佐,号云海居士。徽宗政和八年进士。教授京兆府学。深务韬养,积十八年不迁官。后以荐召试,除正字。历校书郎、权吏部侍郎,奉祠。高宗绍兴中,以朝奉大夫致仕。卒谥文简。有《云海敝帚集》。 宋之才的诗文(3篇)

马默

[宋代]
宋单州成武人,字处厚。从石介学。举进士。知须城县。英宗治平中,为监察御史里行,遇事敢言。神宗即位,以论欧阳修事通判怀州。上疏陈十事,除知登州。又请更定《配岛法》,沙门岛囚徒得全活者甚众。入为三司盐铁判官,因与富弼善,且论新法不便,出知济、兖二州。哲宗元祐初召为司农少卿。反对恢复乡差衙前法,建议提举常平官归提刑司。除河东转运使,复移兖州,赈活流民数万计。后历宝文阁待制知徐州、河北都转运使。绍圣四年,坐附司马光落职致仕,元符三年复之。卒年八十。 马默的诗文(2篇)

成钦亮

[宋代]
成钦亮,字仲邻,昆山(今属江苏)人。端亮弟。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由知峡州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二)。尝官淮南东路提举常平(清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三六)。 成钦亮的诗文(1篇)

释端裕

[宋代]
端裕(一○八五~一一五○),号蓬庵,俗姓钱,吴越王之裔,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十八得度受具,往依净慈法真一禅师。后竟龙门远,甘露卓、泐潭祥。晚见克勤于钟阜,顿去所滞,侍克勤居天宁。后开法邓州丹霞佛智寺,冷迁虎丘,又庵于西华。敕居建康保宁,后移苏城万寿及闽中贤沙、寿山西禅。复被旨补灵隐,乞归西华旧隐。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四明育王遣使固邀,月馀始就。二十年卒,年六十六。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十二首。 释端裕的诗文(14篇)

戴应魁

[宋代]
戴应魁,号雪溪,东莞(今属广东)人。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领乡荐,官连山县儒学。事见《东莞诗录》卷二、清道光《广东通志》卷六七。今录诗二首。 戴应魁的诗文(2篇)

杨谟

[宋代]
杨谟,字圣咨,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当哲宗绍圣时(《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五《杨谟题李长者旧居诗》)。今录诗二首。 杨谟的诗文(1篇)

柳说

[宋代]
柳说,丹徒(今江苏镇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嘉祐六年(一○六一),为秘书省校书郎、守陕州司理参军,后迁大理寺丞。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一。 柳说的诗文(1篇)

何子举

[宋代]
何子举(?~一二六六),字师尹,号宽居,婺州(今浙江金华)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进士。仕至枢密院都承旨,出知赣州。度宗咸淳二年卒,谥文直。事见《鲁斋集》卷一二《跋宽居帖》、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八。今录诗九首。 何子举的诗文(9篇)

王辟之

[宋代]
王辟之(1031—?),字圣涂,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4),他担任任河东县(今山西省永济县)知县,曾“废撤淫祠之屋,作伯夷叔齐庙”,以“贵德尚贤”闻名。 王辟之的诗文(1篇)

罗孝芬

[宋代]
平江人,字廷扬。徽宗宣和三年进士。累擢吏部郎中。钦宗靖康初致仕。高宗绍兴中起为永州通判,仕至直秘阁提举荆湖南路茶盐公事。有《鸡肋集》。 罗孝芬的诗文(1篇)

卢钺

[宋代]
卢钺,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二),调建昌军学教授(《宋史翼》卷一七)。景定五年(一二六四)除秘书郎。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迁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五年,擢给事中(《宋史》卷四一六《马光祖传》)。出知隆兴府(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官终户部尚书(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五)。今录诗五首。 卢钺的诗文(5篇)

王铚

[宋代]
王铚,生卒年月不详。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世称雪溪先生。高宗建炎四年(1130),纂集太宗以来兵制。绍兴四年(1134)书成,赐名《枢庭备检》。后罢为右承事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续上《七朝国史》等。九年,为湖南安抚司参议官。晚年,遭受秦桧的摒斥,避地剡溪山中,日以觞咏自娱。 王铚的诗文(194篇)

刘嗣隆

[宋代]
刘嗣隆,仁宗天圣四年(一○二六)以职方员外郎知袁州(明正德《袁州府志》卷一四)。九年,以屯田郎中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 刘嗣隆的诗文(1篇)

曾协

[宋代]
曾协(?-1173)字同季,号云庄。南丰(今属江西省)人。南宋诗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孙。曾巩之侄孙。宋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以荫授长兴、迁嵊县丞,继为镇江、临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抚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终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诗文。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 曾协的诗文(244篇)